大话柳宗元的“观游”思想:宗元的“观游”思想:柳宗元出身于唐代官宦、书香世家,从小受过良好教育,饱读历代名家山水游记等名篇,积累了丰厚的旅游审美知识;他从小跟随父辈们游学于天下,见识各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游记散文,包括:《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等共25篇,分别在永州、柳州、邕州、桂州等地成文,其创作时间达14年之久。从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可发现其作品不仅有着卓越的特色,而且还有着独具一格的“观游”思想。“观游”,就是指游中有观,观中有游,彼此交叉,以“游”为重的思想。
  
  在柳宗元看来,“观游”可以纯粹身心。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念,孔子实则是把人性与山水性联系在一起了。距孔子一千多年后的唐代,柳宗元将这个命题推进了一步,提出人的心理活动同自然环境的联系,认为山水风景不仅予人以视觉和听觉感受,而且也能陶冶情操,纯粹身心,颐养情性,使人在自然文化和艺术境界中与万物交融,乃至臻于忘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旅游过程中,人们一般会被美的形象所吸引是十分自然的。有的人还会在此基础上使美感升华,创造出美的事物。柳宗元就如此,他通过对山水的游览,进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创造出美的意境,发人深省。柳宗元在“人赞物”中,描述戴氏堂“堂成而胜益奇”,将东池这个胜地作为“美”的载体而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柳宗元认为美是一种可以被主体所能感知到美的对象的真实的存在,能使人们心情愉快,获得精神需要上的满足。
  
  柳宗元的审美思维也别具一格。他笔下所记之处多是只有一亩见方的区区小景,但美景虽小,却呈现出“牢笼百态”之景象,这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的审美思维,追求寓意于物,强调能寄托抒发情感就是景,拓展了自然审美空间,以至于被人们忽略的枯树、丑石、野草、闲花、荒郊等也因此获得了超值的审美价值。
  
  柳宗元的“观游”还体现在他对风景建筑的理论研究上。柳宗元认为,“观游”并不是一个人逛一逛,舒展一下身体,而是出于人的一种欲求。因而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剔弊择善的柳宗元,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建筑理论家和设计大师。他自己就曾在永州城郊潇水西边冉溪旁买了一块地,临溪构建起家园,用“愚”字来命名其新居:愚丘、愚泉、愚渠、愚池、池东愚堂,池南愚亭,汇中还有一愚岛,改名冉溪为愚溪,这就是有名的“八愚”。他还规划建造了龙兴寺西轩、法华寺西亭等多处景点。在风格特色方面,前者以“奥”见长;后者以“旷”取胜。
  
  柳宗元以其丰富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山水风景长期、细致的体察,揭示出山水之所以成为风景的构景及其如何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柳宗元给世界旅游理论及其事业理出了一个“头”,对旅游心理思想的分析打开了旅游研究的一道门。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