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苦与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在《锦瑟》中曾以四个典故细说“华年”。先是庄周梦蝶来喻往事如梦,华年如烟。接着又以蜀国君王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悲泣啼血之事来喻自己的伤春之心及怀念之情。再接下以《博物志》中海里鲛人(神话中的人鱼)出水,泣别主人而泪成珠之事来抒发自己一生的悲哀。最后又以蓝田山产玉及戴叔伦所言之“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意愿只在恍惚迷离的美景之中,终不可即。
  
  种种情事只能叫人怅然追忆,而追忆中更平添了许多“无端”的苦痛与迷惘。这等迷惘何待今日回忆,就在当时也让人愁肠百结呀!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回,感染于人者至深”(周汝昌语)。义山一生的确苦难得很,先是出身低下的事实就把他搞成情结,他—直说“我系本王孙”,但那都是陈年往事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一辈子都未沾上丁点皇恩;接着是十年应考,考了十年才勉强考上了一个进士,其中头悬梁锥刺股的悲苦自不待言;接着又是东奔西走,一直只能当一名幕府小官,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场面,他那“速拟上青云”的大志只能是一场秋梦。再加上恋爱次次失败,又不像杜牧是一个懂得风月的“花花公子”;中年又丧妻,更是没有家庭温暖。但正是这个如此大苦大难的李义山,才能写出这“感染于人者至深”的诗篇。
  
  在接下来的《无题》中,诗人更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美与苦之张力:“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春天的夜晚,我写下了一首小诗的第一节:“我在初春的阳台上回忆/一九八六年春夜/我和你漫步这幽静的街头/直到天色将明”。
  
  当这蒲宁式的春夜回忆早已又成为回忆时,我又开始重读李商隐这首更加遥远的春夜回忆之诗。那是另一个春风沉醉的晚唐之夜,星星与和风点染着画楼桂堂,一场春宴开始了。“春酒暖”、“蜡灯红”,气氛何等风雅与热烈。酒宴上“隔座送钩”(古代一种酒席上行酒令的游戏,近似于击鼓传花,即传钩于某人手中藏着让对方猜),“分曹射覆”(也是一种酒令之游戏,相当于猜字谜,即分队用巾盂等预将物件覆盖,叫人猜测),而在这醉人的热闹之中,诗人却感到某种清寂与苦痛……不觉天色将明了,诗人在晨鼓的催促声中,又得去“兰台”(即秘书省,诗人当时在那里任一个低下的职位)上班了,末一句可知诗人是不想去上这个班的,在他眼中这种上班犹如蓬草一般可怜又飘零,寂寞而无聊。
  
  人生是何等之美,又是何等之苦,诗人在这个矛盾之中又感到是何等的身心分割之痛。在这华美的宴席上,诗人一边流连着温暖的春酒,一边为看上了某位佳丽但得不到而内心难受。生活是这样美丽,但美中终有不足,“身无彩凤双飞翼”,诗人痛叹自己身上没有长出彩凤的双翅,为此爱情当要受阻,难以翩飞与之幽会;然而诗人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二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真的能相通吗?其实不然,从诗人众多失败的爱情故事中,这里不过又多了一桩而已。也正因为诗人无穷的失恋,他才能说出这二句刻骨铭心又万古流传的爱情誓言。当此温暖而绚丽的春夜,失败的爱是苦涩的,也是美丽的,而在这美与苦的内心冲突下,诗人还感到了自己地位的卑微以及身世的飘零。爱又爱不成,工作又不满意,这如何是好呢?诗人只有望空长叹、发而为歌,以“昨夜星辰昨夜风”独抒情怀了。
  
  从这首诗我们可见出诗人的内心活动极其复杂、细腻、微妙,而且郁结了许多情结,因此此诗才写得曲折迂回、躲躲闪闪、欲言又止,总之,隐藏极深。也正因为如此,此诗在写法上才跳跃极大(因便于遮掩)。诗人并不将一种情绪一贯到底,而是一会儿叹良辰美景,一会儿发秘密的爱之感慨,一会儿又写纸醉金迷的华宴,一会儿又自叹自怜个人生活与处境的悲哀。这种发散式的写法正是诗人制谜式的无题诗的高妙与迷人之处。他留下的空白与空间让后人去猜测、去想象、去破译、去串连。
  
  在另一首《无题》中,李商隐还为我们写出了人生爱情美与苦的本色:“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年轻时曾“学仙玉阳东”,在那里他曾与一位美貌的女道姑发生热恋,但结局又是以悲剧收场。然而正是这场爱情悲剧才使得诗人写出了这首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无题》诗。此诗在诗人众多“无题诗”中写得最为单纯、鲜明,而且还一反其爱用典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此诗在今天还被谱成一首流行歌曲传唱于大街小巷,而一般读者对此诗的理解与欣赏也从无任何障碍。不过笔者在此仍要稍稍点评两句。
  
  开篇二句当见李义山香艷风流的一面。暮春时节,百花凋残,这正是诗人感时伤春、万种闲愁之时,而当头又遇别易会难的飘渺爱情,这就更让人辗转徘侧、郁结中怀了。三、四句,诗人又吐露出一贯的至苦、至痛之情怀,以春蚕吐丝、蜡炬燃尽来比喻自己用情之专、之烈、之酷!登峰造极、令人耸然。
  
  别后情景如何,五、六句诗人如是写来,清晨览镜,只见憔悴之容颜;夜晚吟诵,又感念其身若春月之寒。此二句又进一步将相思之苦写尽,个中苦寒凄凉无不令人掩泣。末二句,诗人将情思聊作了另一番寄托,对自己算是一个宽慰与交代吧。“蓬山”即蓬莱仙山,这里借指恋人居处;“青鸟”当是西王母“信使”,专为其传达信息,在此,当又借来喻爱情使者。此去蓬山真的“无多路”吗?诗人实是从反面痛叹这爱情的心路历程是何其遥远,唯有借青鸟爱情的双翅去“殷勤探看”了。其结尾处,又可见诗人用情之绵长细密、妥贴周致的一面。这也是诗人性格专心痴迷、绝不回头之真本色也。在其真本色的推动下,诗人第一次以无畏之情痛快酣畅地对自己的内心作了一次大吐露。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