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新解:《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要知此文,先识其人。”古人的知人论诗是有启迪的。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商隐。
  
  李商隐,公元813859年,河南怀州沁阳人。字义山,号玉溪。其父在南方为小官吏,不幸中年早逝。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多情善感,是得天独厚的天才诗人,九岁丧父,小小年纪,长途奔丧。因是家中长子,不得已过早挑起家庭重担,人生之一大不幸。十几岁便诗才大震,声名远扬,被权贵高官令狐楚赏识,收于门下,精心栽培,并收作幕僚,在官府效力,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寄人篱下,屈居幕僚。后娶节度使王茂元之三女为妻,夫妻感情甚好。但遭岳父之嫌猜,连襟猜忌,郁郁不得志。又因令狐楚为牛党,王茂元为李党,李商隐夹在了“牛李党争”之缝隙中,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异常悲痛,遭逢人生二大不幸,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使诗风更幽微深曲,后与令狐綯失和,文宗年间,令狐綯升为宰相,心胸狭窄,忌贤妒能,李商隐屡屡受挫,显宗时代,郁闷辞世,终年四十六岁。一生留诗六百余首,为后世影响极大,成为一派诗宗,他的意象、意境之风格,开现代诗之先河。
  
  李商隐诗之风格情调极高,他一生苦苦追寻,不倦探索,胸怀大志,但屡屡失落,悲愁失意,怅惘哀伤,却不甘心又追寻向往,又失落,惨遭伤痛。抓住这条生命主线,再捉住他的写作手法,有这两把“钥匙”便渐入佳境,打开了他诗的大门。
  
  我们先看标题“锦瑟”。“瑟”是一种乐器,上边着一“锦”字,表示此乐器之华美可爱。这不是一首纯咏物诗,而又与瑟有关,所以题为“锦瑟”。乐器是用以抒发感情的,以弹拨来抒发自己的胸怀。早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典“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引为“知音”,就已明证。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子的典故:庄生在拂晓之前,做了个美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生生然与花朵恋爱。彩蝶多彩多姿,灵活浪漫;花朵鲜光艳丽,赏心悦目,多么美好的青春景象啊。象征着美妙的青春年华,青春烂漫。可是,天很快破晓就亮了,梦很快就醒了,他还是那个庄周。真是青春易逝,好景不长,令人失意惆怅。望帝是以前蜀国的君王,却看上了一个大臣的妻子,美艳漂亮,于是他以国王换美人,结果丢了国王,美人又没得着。他悔恨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而郁闷死了。但死也不甘心,托春心为杜鹃鸟。“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天唤不回”(义山诗句)“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捧车軿呼太君”(李义山燕台四首之诗句)多美好的信心希望,全落空了,伤感至极。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茫茫沧海,明月照耀,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好一派美好的景象。海中珠蚌张壳,尽收精华,海贝孕珠,精明圆润。海底鲛人织绡,投梭不止,相思滴泪,泣泪成珠。所谓“鲛人泣珠”之典故。两个具象之巧妙结合,意象成为喻象,暗喻着诗人追求光明圆满的向往,然而泣泪成珠,怅然悲凉。蓝田山产玉,风和日暖,良玉生烟。上一句有“沧海遗珠”之憾,这一句与之呼应,有美玉光辉被烟雾遮掩之恨。有光芒不能放射之痛苦。喻示着怀才不遇,才华反被掩盖之苦痛。思自己之一生,慨叹生不逢时,才华遭妒之怨恨。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诚然,一千多年来,对李商隐此诗,众说纷纭:悼亡者有之,爱情者有之,索隐者更有之。以上所述,只是我读《锦瑟》之诗的新解而已。
  
  作者:李新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30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