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身后识方干:方干,名干,字雄飞,是晚唐时的杰出诗人。因有缺唇残疾,且又生性耿介,不媚世俗,因此怀才不遇,隐居山林而终。在他死后,朝廷方知他学识过人,追赠进士及第,享得死后殊荣。
  
  方干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跟进士父亲读书识字,聪明伶俐,在当地有神童之誉。方干还拜当时以诗与书法著称的徐凝为师,很受器重。成年后的方干赴京赶考,未能及第。为何榜上无名?原来是缺唇之故,考试成绩蛮不错,主考官见他缺唇丑陋,将他除名,而方干还被蒙在鼓里,认为是自己考得不好。伤心无奈的方干觉得无颜回乡见父老乡亲,于是他便隐居于会稽鉴湖。
  
  方干听说钱塘太守姚合看重人才,便携带诗稿去拜谒。方干向姚合说明来意,便将诗稿呈上。想不到姚合也和主考官一样,见方干容貌丑陋,颇为轻视,接过诗稿看都不看就丢在了案桌上。方干受到冷落后便告辞而归。有一天,姚合空闲无事,随手从案桌上拿起方干的诗稿来看,大为惊叹,悔不该以貌取人。后来这位钱塘太守慕名登门拜访方干,并邀请方干去他府中做客,谈诗论文。到这时,方干心里才明白,是自己的嘴唇残缺、容貌丑陋之故才名落孙山的。
  
  为了寻求仕途的发展,方干对于自己的命运有过抗争。据记载,方干曾经补过唇,人称“补唇先生”。他也改变自己的性格,广交朋友,努力结识达官贵人。人送绰号“方三拜”,说他见人都拜三拜,期望能通过他人的举荐而仕,但都未能如愿。后来在唐懿宗咸通时,浙东廉访使王龟了解方干为人耿直又有才气后,便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方干至死不曾被起用。
  
  人生的历程中有很多的偶然,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甚至死亡,这是无法预料的。这些偶然就像无稽之谈,如果没有碰到,我们谁也不会相信。有时我们回首历史,觉得很多事情荒唐可笑,让人无法理解。当今也时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在为将来的历史制造荒唐的笑话。
  
  有真切人生经历的人,说不定哪一天会面临绝境,面临绝境的人,是最有可能茅塞顿开,大彻大悟的。
  
  方干对仕途彻底绝望了,便潜心做一个诗人。方干还收有诗徒,他的诗徒李频后来考中进士,方干的好友调侃他:“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得桂即折桂,指科举及第,灌园即指隐居。
  
  方干生于唐朝晚期,这时的唐诗已过了鼎盛时期,但方干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一大批诗人如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贾岛、韦庄、等,再造了唐诗的辉煌。他忍受着不被时世认可的孤独,好在他能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正是“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其实,生活的精彩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没有一颗活出精彩的心,没有发现身边美的能力,即便跑到仙境里也没用。内心丰厚充实的人在哪儿都精彩,在哪儿也不孤独。就像康德,一辈子未踏出他生活的小镇柯尼斯堡,直到去世。但他能与熟悉的飞鸟对话,与宅边的花草攀谈,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终成一位哲学大师。
  
  方干死了十年之后,朝廷追赠方干为进士出身,后又追封为左拾遗。
  
  值得一提的是,方干后裔出过多位进士。北宋大文豪范仲淹被贬后拜访方干旧居,曾感叹:“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留题方干处士旧居》)。在方干八世孙方楷中进士后,范仲淹写了一首五律赠送给方楷:“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赠方秀才楷》)。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这是范仲淹对方干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方楷由此在故里修建了一座清芬阁,以此纪念先辈。
  
  因为人的身份标准、习俗标准、价值标准等等有所不同,而这个标准往往又是人定的,所以人世间的事情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大画家梵高在世时,他的画卖都卖不出去,连生计都难以维持。而在他死后,他的画价值连城。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首诗:“贫归故里生无计,卧病他乡死亦难。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诗情画意 [ http://www.gushici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gushici5.com/blog/20140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