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 古文 > 首页
作者: 班固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说明】本传叙述魏相、丙吉的事迹,魏相,官于昭、宣之世。霍光死后,上书言霍氏骄奢放纵,宜损夺其权。得到宣帝赏识,任为丞相。曾劝宣帝出兵击匈奴右地,又条理汉兴以来便宜行事及贤臣所言,奏请施行,多为宣帝采纳。丙吉,熟习律令,初为狱吏。悉心护卫因戾太子事件而系于狱中的皇曾孙,及皇曾孙立为宣帝,乃受信用,迁御史大夫,进为丞相。政尚宽大,不案验犯罪过的属吏。班固传写这两人的情节较细;传未盛称“君臣相配”,还说:“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把丙、魏比之萧、曹,可见推崇之意。实际上,丙、魏为相只是守成,无大建树。所谓“海内兴于礼让”,乃廉价的表扬;不惩处犯罪之吏,怎能称道!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1),徙平陵(2)。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3)。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4),丞不以时谒(5),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6),茂陵大治。

(1)济阴:郡名。治定陶。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2)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3)茂陵: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4)止传:住宿于传舍。(5)丞:县丞。(6)弃客市:杀客于市。

后迁河南太守(1),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2),先是干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椽追呼之,遂不肯还(3)。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4),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5)。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6)!”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7),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8),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9),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10)。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11),迁扬州刺史(12)。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藏)器于身(13)。”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14)。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1)河南:郡名。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车千秋: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3)遂:竟也。(4)大将军:霍光。(5)用:以也。遇:待遇。(6)殆:危也。(7)函谷:关名。秦置于今河南灵宝东北,汉武帝徙于今河南新安东。(8)惟:思也。(9)中都官:京师诸官府。(10)以闻:将情况报告天子。(11)守:汉官制,暂时署理称“守”。(12)扬州:辖境约当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及皖南等地区。(13)藏哭于身:意谓才能不要外露。(14)霁(jì)威严:意谓威严消释,转为温和。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1)。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2),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3),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4),禄去王室,政繇(由)冢宰(5)。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6),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7)。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8),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9)。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10),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11),去副封以防雍(雍)蔽。宣帝善之(12),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13),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14),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励)精为治,练群臣(15),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1)兄子乐平侯山:指霍山。霍去病之孙,霍光之从孙。(2)因许伯奏封事:何焯曰:因许泊乃得至帝前。其不因王、史而因许者,专欲发其弑许后之谋也。(3)鲁季孙:春秋时鲁国季孙氏。鲁“三桓”之一,势力最大。(4)后元:汉武帝年号,共二年(前88——前87)。(5)冢宰:指掌管国家大权的大臣。(6)大将军:当为右将军。何焯曰:“大”当为“右”。《通鉴》作“右”。(7)在,当作“任”(王先谦)。(8)通籍:有可以出入宫门的名籍。(9)浸:逐渐。不制:言不可制御。(10)领尚书者先发副封:西汉时尚书先发副封。东汉时,正本先上尚书(陈直说)。(11)白:指报告天子。(12)宣帝善之:何焯曰:此一时制霍山之权计,后遂行之。(13)三侯:指霍禹、霍云、霍山。(14)魏相代为丞相事,在地节三年(前67年)。(15)练:选也。

元康中(1),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2),不能下(3)。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4),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5),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6):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7)。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8),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于动兵(9)。‘军旅之后,必有凶年(10),’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11),风俗尤薄,水旱不时。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今左右不忧此(12)。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13),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4)。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15)。”上从相言而止。

(1)元康: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65——前62)。(2)车师: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3)不能下:谓匈奴兵不能取胜。(4)赵充国:本书卷六十九有其传。(5)争恨:王念孙云:“恨,读为很。谓相争斗也。孟子言‘好勇斗很’,是很与争斗同义,故以争很连文。作‘恨’者,借字耳。(6)兵骄者灭:沈钦韩曰:“《文子·道德篇》:‘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相论本之。(7)致:同“置”。不足致意中:不值得装进心里去。(8)闻诸将军:丞相不预中朝之议,故言“闻诸将军”。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皆中朝官。(9)难于动兵:言难于以兵事发动之。(10)“军旅之后,必有凶年”:此引老子《道经》之言。(11)不实选:言不得其人。(12)左右:谓近臣在天子左右者。(13)纤介:细微。(14)“吾恐季孙之忧”句:言国家之忧不在外夷而在内忧。见《论语·季氏篇》。季孙: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颛臾:春秋时鲁之附庸小国,在今山东费县西北。萧墙:鲁君所用的屏风。萧墙之内:指鲁君。(15)平昌侯:王无故。乐昌侯:王武。二人皆宣帝之舅。平恩侯:许伯,皇太子之外祖父。

相明《易经》,有师法(1),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2),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曰:“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娱)而民和睦。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多背本趋末(3),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臣相知(智)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4),未得所繇(由)(5)。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禀,赈乏錗(馁);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6);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陂)池(7),禁秣马酤酒贮积(8):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9),便利百姓之道甚备。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臣谨案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无)六年之畜(蓄)(10),尚谓之急(11)。元鼎二年(12),平原、勃海、泰山、东郡溥(普)被灾害(13),民饥死于道路。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救,乃得蒙更生。今岁不登,谷暴腾踊(14),临秋收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无)以相恤。西羌未平(15),师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早图其备。唯陛下留神元元,帅(率)繇(由)先帝盛德以抚海内(16)。”上施行其策。

(1)师法:杨树达曰,“据下文相奏有震司春云云,与孟喜卦气之说同,盖治《孟氏易》也(2)便宜章奏:指前人所奏便宜之章。(3)本:指农业。末:指商贾。(4)惟:思也。(5)由:从也,因也。(6)冠盖交道:言使者往来不绝。(7)驰:开放。(8)秣马:以粮食饲养马。(9)元元:平民。(10)无:此字上疑有“故”字。(11)尚谓之急:《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12)元鼎二年:前115年。(13)平原、勃海、泰山、东郡:皆郡名。平原郡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勃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洲市东南),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东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14)谷暴腾踊:谓谷价暴涨。(15)西羌:处于西方的羌族。(16)帅:循也。

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1),曰:臣相幸得备员(2),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臣等。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3)。’天地变化,必繇(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日冬夏至,则八风之序立(4),万物之性成,各有常职,不得相干。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5);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6);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7);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8);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9)。兹五帝所司,各有时也(10)。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泄,夏兴《坎》治则雹。明王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11),节授民事。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五谷熟,丝麻遂(12),草木茂,鸟兽蕃(13),民不夭疾,衣食有余。若是,则君尊民说(悦),上下亡(无)怨,政教不违,礼让可兴。夫风雨不时,则伤农桑;农桑场,则民饥寒;饥寒在身,则无廉恥,寇贼奸宄所繇(由)生也。臣愚以为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贤圣未有不繇(由)者也。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高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曰:‘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曰:“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同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谨与将军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议(14):“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15),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亡(无)祸殃,年寿永究(16),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臣请法之。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兒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大谒者襄、章奏(17),制曰“可。”’孝文皇帝时,以二月施恩惠于天下,赐孝弟力田及罢(疲)军卒,祠死事者,颇非时节。御史大夫晁错时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臣相伏念陛下恩泽甚厚,然而灾气未息,窃恐诏令有未合当时者也。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天下幸甚!”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1)表:表明。采:撮取。(2)备员:犹今言充数。(3)“天地以顺动”等句:见《易·豫卦》象辞忒:差也。(4)八风: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等所说名目不一。(5)《震》:此及下文之《离》、《兑》、《坎》、《坤》、《艮》,皆《易》中之卦名。规:张晏曰,‘木为仁,仁者生,生者圆,故为规。”(6)衡:张晏曰,“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7)矩:张晏曰,“金为义,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8)权:张晏曰,“水为智,智者谋,谋者重,故为权。”(9)绳:张晏曰,“士为信,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10)各有时:《淮南子·天文训》云: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11)羲和之宫:羲氏、和氏是传说中世袭执掌天文的官吏。乘:治也。(12)遂:成也。(13)蕃:多也。(14)何;萧何。昌:周昌。陵:王陵。通:叔孙通。(15)有土之君:有封邑的封君。(16)究:竟也。(17)襄、章:二人名。襄,刘襄。章,不知何姓(陈直说)。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1),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2),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3),谥曰宪侯。子弘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1)敕:命令。府:指丞相府。(2)上:谓上报。(3)神爵三年:前59年。(4)有罪削爵:《外戚恩泽侯表》云:魏弘于“甘露元年,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不敬,削爵一级力关内侯。

丙吉字少卿(1),鲁国人也(2)。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3)。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4)。武帝末,巫蛊事起(5),吉以故廷尉监征(6),诏治巫蛊郡邪狱(7)。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8),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9),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10)。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11),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12),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13),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14),亡(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15),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悟),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

(1)丙:汉代丙、邴二字,在姓字上通用。(2)鲁国:汉诸侯王国名,治鲁县(今山东曲阜)。(3)廷尉右监:官名。廷尉的属官。(4)从事:官名。三公与州郡长官所聘的僚属。(5)巫蛊事:即巫蛊之祸,亦即戾太子事件,见本书卷六十三《戾太子传》。(6)征:被征召诸京师。(7)郡邸狱:大鸿胪属官郡邸长之狱。(8)皇曾孙:宣帝刘询是武帝的曾孙。(9)徒:刑徒。 (10)闲燥处:宁静高敞的地方。 (11)后元二年:前87年。(12)长杨:官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五柞官:也在今陕西周至县。(13)望气者:观察自然现象,并以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人。(14)分条:分别列举。诏狱:皇帝命办的案子。系者:在押犯。(15)内谒者令:官名。谒者的长官。属少府。

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1),迁大将军长史(2),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昭帝崩,无嗣。大将军光遣吉迎昌邑王贺。贺即位,以行yín乱废,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3),未定。吉奏记光曰(4):“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嘱),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无)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5),发丧之日以大谊(义)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义)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6),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7),参以蓍龟(8),岂宜褒显(9),先使入侍(10),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遣宗正刘德与吉迎曾孙于掖庭。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

(1)车骑将军军市令:在车骑将军属下为军市令。(2)大将军长史:官名。大将军的属官。(3)张安世:张汤之子。本书卷五十九有其传。(4)奏记:汉代下级对上级、民对官所陈述的书面意见。(5)亟:急也。(6)掖庭:宫中妃嫔的住处。外家:此指刘病已外祖母家史氏。(7)详大议:意谓审慎地对待大臣立帝之议。(8)蓍(shī)龟:占卜。古人用蓍草与龟甲以占卜。(9)岂宜褒显:犹言宜否褒显?乃未敢自必之辞(吴恂说)。(10)入侍:谓侍太后。

吉为人深厚,不伐善(1)。自曾孙遭遇(2),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及霍氏诛,上躬亲政,省尚书事。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3),自陈堂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问(5),则辞引使者丙吉知状(6)。掖庭令将则诣御史府以视(示)吉。吉识,谓则曰:“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答(7),汝安得有功?独渭城胡组、淮阳郭征卿有恩耳。”分别奏组等共(供)养劳苦状。诏吉求组、征卿,已死,有子孙,皆受厚赏。诏免则为庶人(8),赐钱十万。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制诏丞相:“联微眇时,御史大夫吉与朕有旧恩,其德茂焉(9)。《》不云乎?‘亡(无)德不报(10)。’其封吉为博阳侯,邑千三百户。”临当封,吉疾病,上将使人加绋(绂)而封之(11),及其生存也(12)。上忧吉疾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享)其乐以及子孙。今吉未获报而疾甚,非其死疾也。”后病果愈。吉上书固辞,自陈不宜以空名受赏。上报曰:“朕之封君,非空名也,而君上书归侯印,是显朕之不德也。方今天下少事,君其专精神,省思虑,近医药,以自持。”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13)。

(1)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2)遭遇:谓登帝位。(3)地节三年:前67年。(4)则:官婢之名。民夫:则未为官婢时的民间旧夫。(5)掖庭令:官名,掌宫女事。(6)使者:谓治狱使者。(7)督笞:谓打。(8)诏免则为庶人:由奴婢诏免为自由民。(9)茂:美也。(10)“无德不报”:见《诗经·大雅·抑》。(11)绂(fú):系印的丝带。加绂:言以印系于其身。(12)生存:谓人活着。(13)为丞相:时在神爵三年(前59),见《公卿表》。

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赃)不称职,辄予长休告(1),终无所案验(2)。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好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乂)(3)。”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4)。”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1)长休告:长假。(2)案验:查办(3)惩艾(乂):惩治。(4)陋:谓不识大体。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嗜)酒(1),数逋荡(2),尝从吉出,醉欧(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3),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4)?西曹地忍之(5),此不过汗(污)丞相车茵耳(6)。”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7),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8),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9)。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10),知虏入云中、代郡(11),遽归府见吉白状(12),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史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13),琐科条其人(14)。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猝)遽不能详知(15),以得谴让(16)。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乡(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繇(由)是益贤吉。

(1)驭吏:马车夫。(2)通荡:自由放荡之意。(3)西曹:丞相的下属机构。主吏:负责官员。(4)何所容:何处容身。(5)地:虚词,无义(周寿昌说)。(6)车茵:车上的垫褥。(7)奔命警备事:谓紧急军务。(8)赤白囊:赤表自囊。用以盛奔命之书,犹今之公文袋。(9)奔命书:紧急公文。(10)刺取:刺探;打听。(11)云中、代郡、二郡名。云中郡治云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12)遽:速也。(13)东曹:丞相的下属机构。掌管丞相属吏。案:查看档案之意。(14)琐科条:仔细了解全面情况之意。(15)御史大夫:指黄霸。遽:窘迫。(16)谴让:谴责。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1),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2),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3),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4),未可大势,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5),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1)清道群斗:疑“清”为“争”字之误。汉代天子之出,清道而行;丞相之出,则未闻清道(吴恂说)。(2)驻:疑为“骑”(宋祁说)。(3)岁竟:年终。课:考核。殿最:经考核,上等称“最”,下等称“殿”。(4)少阳:此指东方之神青帝。即春天之神。用事:当令。(5)典:掌管。

调和阴阳:谓适应自然现象,注意气候变化。

五风三年春(1),吉病笃。上肾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2),谁可以自代者?”吉辞谢曰:“群臣行能,明主所知,愚臣无所能识。”上固问,吉顿首曰:“西河大守杜延年明于法度(3),晓国家故事,前为九卿十余年,今在郡治有能名。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4),天下自以不冤。太仆陈万年事后母孝(5),惇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上以吉言皆是而许焉。及吉薨,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6),征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会其年老,乞骸骨,病免。以廷尉于定国代为御史大夫,黄霸薨,而定国为丞相,太仆陈万年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

(1)五凤三年:即前55年。(2)不讳:言死。(3)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社延年:杜周之子。本书卷六十有其传。(4)于定国:本书卷七十一有其传。(5)陈万年: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6)黄霸:本书卷八十九有其传。

吉薨,谥曰定侯。子显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官至卫尉、太仆(1)。始显少为诸曹,尝从祠高庙,至夕牲日(2),乃使出取斋衣(3)。丞相吉大怒,谓其夫人曰:“宗庙至重,而显不敬慎,亡吾爵者必显也。”夫人为言(4),然后乃已。吉中子禹为水衡都尉(5),少子高为中垒校尉(6)。

(1)官至卫尉、太仆:据《公卿表》,丙显于甘露三年为太仆,一年为建章卫尉。(2)夕牲:祭祀前展示之牲具。(3)斋衣:祭服。(4)为言:为之说情。(5)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6)中垒校尉:汉军职名。掌北军军垒,八校尉之一。

元帝时,长安士伍尊上书,言“臣少时为郡邸小吏,窃见孝宣皇帝以皇曾孙在郡邸狱。是时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遭离无辜,吉仁心感动,涕位凄恻,选择复作胡组养视皇孙(1),吉常从。臣尊日再侍卧庭上(2)。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既遭大赦,吉谓守丞谁如(3),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及组日满当去(4),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顾(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5):‘食(饲)皇孙无诏令(6)’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吉即时病,辄使臣尊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7)。候伺组、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8),数奏甘毳(脆)食物(9)。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时岂豫(预)知天下之福,而徼其报哉(10)!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虽介之推割肌以存君(11),不足以比。孝宣皇帝时,臣上书言状,幸得下吉,吉谦让不敢自伐,删去臣辞,专归美于组、征卿。组、征卿皆以受田宅赐钱,吉封为博阳侯。臣尊不得比组、征卿。臣年老居贫,死在里暮,欲终不言,恐使有功不著。吉子显坐微文夺爵为关内侯,臣愚以为宜复其爵邑,以报先人功德。”先是显为太仆十余年,与官属大为奸利,臧(赃)千余万,司隶校尉昌案劾,罪至不道,奏请逮捕。上曰:“故丞相吉有旧恩,朕不忍绝。”免显官,夺邑四百户。后复以为城门校尉。显卒,子昌嗣爵关内侯。

(1)复作:女徒一岁刑称“复作”。皇孙:皇曾孙之省称。(2)庭:指郡邸之庭。(3)守丞:谓大鸿胪属官郡邪长之丞,暂时署理者,因称为守丞(陈直说)。谁如:人名。(4)日满:女徒胡组复作一岁,期满当去。(5)少内、啬夫:二官名。(6)“食皇孙无诏令”:谓抚养皇曾孙,诏令无文,意谓得不到供给品。(7)蓐(rù):草席、草垫,(8)去:离开。敖:游戏。荡,放荡。(9)奏:进也。(10)徼:要也。(11)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传说割股以食(饲)饥饿的晋公子重耳。

成帝时,修废功,以吉旧恩尤重,鸿嘉元年制诏丞相御史(1):“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2),古今之通谊(义)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侯昌为博阳侯,奉吉后。”国绝三十二岁复续云。昌传子至孙,王莽时乃绝。

(1)鸿嘉元年:前20年。(2)夫善善及子孙:《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年文。

赞曰:古之制名,必繇(由)象类,远取诸物(1),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2),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3),孝宣中兴,丙、魏有声(4)。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5),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1)诸:犹“于”。(2)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尚书·虞书·益稷》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语。(3)萧、曹:萧何、曹参。冠:指相业位居第一。(4)丙、魏:丙吉、魏相。声:名声。(5)称:副也。称其位:称职;名副其实。

古诗词网 | 古诗大全 诗句大全 古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诗情画意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