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享太庙乐章·永和_於穆烈祖鹧鸪天_一夜春寒透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临江仙(雪后寄周十)浣溪沙(即席次韵王正之觅迁哥鞋)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_旧邸三乘辟讽山云陈端生简介望远行_城头初鼓,渔家傲(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过贾岛野居浣溪沙_三月和风满渔家傲_红粉墙头花非命下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赠解头贾嵩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西施(三之二·仙吕调)曲阿对月别岑况、徐说大酺乐_晚日催弦管山中送从叔简赴举醉花阴(建康重九)蛮子歌梅花绝句(之—)赠王侍御_愚者昧邪正岚似屏风江上别柳中庸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浮萍忆至巩县河宿待家累追怀叔于田古之教者寄赠杨夔处士绣鸾凤花犯(赋水仙)寄唐禀正字半死桐(思越人,京名鹧鸪天)同姜濬题裴式微馀干东斋赠诸少年虞美人(送周监税)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送张侍御赴京南歌子_搔困麻仙爪官舍早梅问遥山禅老贫窭部沁园春(吴门怀古)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上东川顾尚书酬柏侍御答酒江楼偶宴赠同座句_诗书入京国人而无止窈窕淑女雉鸣求其牡君子至止胡不遄死报我不述彼其之子君子于役有女如玉十月陨箨为公子裳如切如磋求我庶士展如之人兮瑟兮僩兮乃如之人兮仲可怀也子之茂兮女心伤悲周公东征中心好之有狐绥绥二子乘舟出宿于干于嗟洵兮不求友生如三岁兮大车槛槛风雨潇潇惴惴其栗两骖雁行有女同行女子有行在南山之下邂逅相遇黾勉同心不可道也土国城漕不能旋济踊跃用兵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施肩吾黄崇嘏潘良贵李频窦希玠皮日休独孤及费唐臣崔庸张文规陈造李士元谷子敬陈东甫吉中孚谢偃陶渊明姜尚陈继儒段弘古王子一张众甫郑巢毛文锡于良史徐晶卢文纪萧华马彦良马湘
伐其条枚 > 诗句 > 古诗词
“伐其条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伐其条枚

诗句“伐其条枚”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汝坟》

《汝坟》

先秦 佚名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分类: 诗经思念

《汝坟》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注释

⑴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水涯,大堤。

⑵条枚: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⑶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⑷惄(nì):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⑸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⑹遐(xiá):远。

⑺鲂(fánɡ)鱼:鳊鱼。赬(chēng成):浅红色。

⑻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

⑼孔:甚。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汝坟》佚名 古诗鉴赏

这在诗之首章,“遵彼《汝坟》佚名 古诗,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 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没有人能来肩负。“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佚名 古诗”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佚名 古诗,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他不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他丈夫不可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不能不顾。

全诗在凄凄的质问中戛然收结,征夫对此质问又能作怎样的回答。这质问其实贯串了亘古以来的整整一部历史:当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民众逼到“如毁”、“如汤”的绝境时,历史便往往充满了这样的质问。《周南·《汝坟》佚名 古诗》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是读者却分明听到了此后不久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

《汝坟》佚名 古诗影响

相传为孔子编辑成书,集入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而其中的《《汝坟》佚名 古诗》则是我们能见到的歌颂汝州风土人情最早的一首诗。该诗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边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佚名 古诗》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汝坟》佚名 古诗赏析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佚名 古诗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汝坟》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的教化在《汝坟》佚名 古诗这个国家施行的很好,妇人能劝诫丈夫尽力正直卫国而流传下来的民歌。但是近人大多认为这是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而唱的诗歌。

rǔ fén

汝坟

zūn bǐ rǔ fén, fá qí tiáo méi.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wèi jiàn jūn zǐ, nì rú diào jī.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zūn bǐ rǔ fén, fá qí tiáo yì.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jì jiàn jūn zǐ, bù wǒ xiá qì.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fáng yú chēng wěi, wáng shì rú huǐ.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suī zé rú huǐ, fù mǔ kǒng ěr.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下面是“伐其条枚”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伐木开蒙笼,其山已万重。条流数翠实,枚马亦同时。

伐数必全惩,其那苦昏懵。条变识春归,枚乘文章老。

伐木溯清川,其人有媸妍。条教关天道,枚乘文章老。

伐木吴山晓,其奈吾怀抱。条变识春归,枚叟说难穷。

伐木溯清川,其上有仙坛。条桑腊月下,枚乘文章老。

伐鼓军乐陈,其先太原人。条条脆如藕,枚乘文章老。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伐其条枚”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伐其条枚”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伐其条枚”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