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送郎使君赴郢州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青龙寺早夏座中戏呈诸少年送殷淑三首玉梅令长寿仙促拍(太母生辰)高弁简介乱后出山逢高员外减字木兰花_喜。庆符云风不鸣条(一作舒元舆)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留侯论词笑令(⑩离魂记)仪坤庙乐章_閟宫实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送罗少府归牛渚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宿山房寄南徐刘员外二首蝶恋花_柳暗西湖春洞仙歌(观王碧山花外词集有感)大有许州旌节到作好事近_江上一江楼渔家傲(新月)清源标公早夏郡楼宴集桃源忆故人_粉霜拂拂凝致酒行玩初月(一作沈佺期诗)郊居友人相访伤独孤舍人京镗的古诗词诉衷情_芙蓉金菊斗权德舆的古诗词【南吕】一枝花_遗张伯元正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寄卢生刘熊渠的古诗词真珠帘(四时怀古夏词)夏云曲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冬日登越王台怀归送人游武陵湘中江城子(王元渤舍人将赴吉州,因以戏之)我有嘉宾隰有苌楚心之忧矣驷介麃麃谓我士也骄报我不述硕人俣俣殊异乎公族莫赤匪狐岂不尔思迨其吉兮出自幽谷不知我者伐木丁丁劳心忉忉乐郊乐郊安且吉兮仲可怀也载好其音琴瑟在御宁适不来献羔祭韭行人彭彭信誓旦旦吹彼棘心远送于野无使尨也吠忧心殷殷八月断壶驾予与归卫侯之妻我送舅氏为王前驱维此仲行不稼不穑亦既见止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自我人究究载驱薄薄壹发五豝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凯风自南张贾魏禧王鉴裴说白敏中常雅张养浩可朋李冠王维周紫芝厉鹗王储鲍溶李斯冯著彭端淑贾棱刘孝威滕倪李景让李昪段成式薛昭蕴高適(高适)于谦李林甫袁枚王缙沈和
于嗟阔兮 > 诗句 > 古诗词
“于嗟阔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于嗟阔兮

诗句“于嗟阔兮”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击鼓

《击鼓》

先秦 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分类: 诗经抒情战争

《击鼓》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击鼓》佚名 古诗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佚名 古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击鼓》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击鼓》佚名 古诗鉴赏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佚名 古诗》,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佚名 古诗》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击鼓》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佚名 古诗》,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的“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

jī gǔ

击鼓

jī gǔ qí tāng, yǒng yuè yòng bīng.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tǔ guó chéng cáo, wǒ dú nán xíng.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cóng sūn zi zhòng, píng chén yǔ sòng.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bù wǒ yǐ guī, yōu xīn yǒu chōng.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yuán jū yuán chù? yuán sàng qí mǎ? yú yǐ qiú zhī? yú lín zhī xià.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sǐ shēng qì kuò, yǔ zi chéng shu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zhí zi zhī shǒu, yǔ zi xié lǎo.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yú jiē kuò xī, bù wǒ huó xī.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yú jiē xún xī, bù wǒ xìn xī.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下面是“于嗟阔兮”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于此卧云松,嗟嗟群物中。阔狭无数丈。

于此寄微躯,嗟来子桑扈。阔去都凝白。

于此肠断续,嗟君两不如。阔容兼饵坐。

于此会仙槎,嗟见多知汉。阔碧浸晴楼。

于此荫华桷,嗟尔江汉人。阔狭容一苇。

于此饭王孙,嗟尔勒铭才。阔外夕阳村。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于嗟阔兮”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于嗟阔兮”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于嗟阔兮”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