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厉鹗的古诗词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送从弟赴上都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二月沧浪亭记寄薛膺昆季谷城逢杨评事题情尽桥渔父词(六之三)寄峡州韦郎中送裴五赴东川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寄长安郑员外华清宫三十韵【黄钟】醉花阴_独倚屏山把丘光庭简介春别诗_本知人心不似树洛阳道中六朝门·简文帝减字木兰花(庆姬)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观幻伤歌行(元和中,杨凭贬临贺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奉萧令嵩酒并诗(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灯影王履贞简介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别友人_愁多不忍醒晦日宴游孟尝君舍人送刘秀才南游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夜到润州何仲举的古诗词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问人生到北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补乐歌十首·咸池官舍早梅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晏传》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僧院牡丹浪淘沙_白菊好开迟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题岫上人院韦渠牟简介客从远方来咏史诗·江夏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一作卢崇道诗)不我遐弃清人在轴其实之食万寿无疆雍雍鸣雁玼兮玼兮胡不万年曷其有极蕃衍盈匊容兮遂兮悠悠苍天童子佩觿百两将之日出有曜硕鼠硕鼠谁之永号如三月兮曷又从止嘒彼小星心之忧矣必齐之姜彼人是哉睍睆黄鸟既见复关三星在隅洵有情兮三之日纳于凌阴谓予不信雄狐绥绥袒裼暴虎赠之以勺药岂不尔思莫不静好薄言襭之良士休休雉离于罦丘中有李自我不见子有车马有蒲与荷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张舆骆宾王朱淑真陈尧佐潘佑张演李约郑馀庆倪瓒元季川蒲松龄司马相如苗发陈昌言贺知章李衍韦济吴潜吴融谢逸顾德润王清惠秦韬玉曹豳严休复萧嵩樊宗师李义府韩缜郑良士
何以予之 > 诗句 > 古诗词
“何以予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以予之

诗句“何以予之”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干旄

《干旄》

先秦 佚名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分类: 诗经

《干旄》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干旄》佚名 古诗(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干旄》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干旄》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佚名 古诗》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佚名 古诗、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gàn máo

干旄

jié jié gàn máo, zài jùn zhī jiāo.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sù sī pī zhī, liáng mǎ sì zhī.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bì zhī?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jié jié gàn yú, zài jùn zhī dōu.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sù sī zǔ zhī, liáng mǎ wǔ zhī.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yǔ zhī?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jié jié gàn jīng, zài jùn zhī chéng.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sù sī zhù zhī, liáng mǎ liù zhī.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gào zhī?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下面是“何以予之”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何必操白刃,以备史阙文。予每为君言,之子贲丘园。

何必乘朱轮,以骈邻翼军。予读古人书,之罘别我去。

何必沧浪去,以代貂襜褕。予奉垂堂诫,之子秉高节。

何必待从师,以兵为仁义。予病不同赏,之子宠若惊。

何必沧浪水,以杖探虚翠。予若未始异,之子未得意。

何彼尘昏人,以色事他人。予若未始异,之子异于是。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何以予之”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何以予之”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何以予之”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