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菩萨蛮(用三谢诗“故人心尚远,故心人不见”之句)虞美人_魏家品是君点绛唇(对景有感)贻李汤送王将军出塞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送郭乂杂言病中题主人庭鹤念奴娇(咏白莲用宝月韵)【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寄前黄州窦使君奉和卢大夫新立假山相和歌辞·长门怨_独坐炉边结夜愁时训解第五十二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张先的古诗词永遇乐(冬日席上)观放白鹰_其一恋绣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赋)舒亶的古诗词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过僧竹院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送李处士归弋阳山居(限姓名中用韵)鸡_名参十二属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雨霖铃(送客还浙东)成都元十八侍御游子_萱草生堂阶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送孙百篇游天台十月奉教作定风波(六·多景楼)恨妆成玉版第三十六和袭美春夕酒醒【仙吕】点绛唇_四友争春四西游书怀【中吕】醉中天惜秋华(夹钟商重九)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相和歌辞·白头吟二首左偃简介秋野五首·其二武陵泛舟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读邓鲂诗排调第二十五匪我思且无思远人谓我心忧彼人是哉于彼行潦无逾我里日居月诸公侯干城东方明矣求我庶士一日不见狐裘在堂邦之媛也斧以斯之女曰鸡鸣风雨所漂摇必齐之姜有子七人采葑采葑勿剪勿败何以畀之谓他人母既阻我德先君之思母氏圣善交交黄鸟白露为霜胡能有定犹求友声瞻望兄兮期我乎桑中驾言出游四牡孔阜周爰咨询中冓之言四国有王将其来食维丝伊缗悔予不将兮亦既见止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施肩吾张聿虞集李格非邾仲谊李元膺鲜于枢孔子姚燮刘秉中吕得胜羊昭业朱褒元载袁皓李沇张谓韦济王甚夷程准郑义真徐锴马中锡郑巢沈颜杨容华徐晶陈康伯李夷简王玠
彼姝者子 > 诗句 > 古诗词
“彼姝者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彼姝者子

诗句“彼姝者子”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干旄

《干旄》

先秦 佚名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分类: 诗经

《干旄》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干旄》佚名 古诗(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干旄》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干旄》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佚名 古诗》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佚名 古诗、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gàn máo

干旄

jié jié gàn máo, zài jùn zhī jiāo.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sù sī pī zhī, liáng mǎ sì zhī.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bì zhī?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jié jié gàn yú, zài jùn zhī dōu.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sù sī zǔ zhī, liáng mǎ wǔ zhī.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yǔ zhī?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jié jié gàn jīng, zài jùn zhī chéng.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sù sī zhù zhī, liáng mǎ liù zhī.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gào zhī?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下面是“彼姝者子”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彼愁此又忆,子安在苍茫。

彼苍若有知,子产昔田畴。

彼此名言绝,子安在苍茫。

彼此见会异,子弟犹深入。

彼此各自适,子爱寒山子。

彼此见会异,子安在苍茫。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彼姝者子”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彼姝者子”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彼姝者子”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