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陈万年教子秋夜寄皇甫冉郑丰_洛阳清夜白云归渔家傲_十月轻寒生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文酌解第四人日玩雪应制哭卢贞国上翰林蒋防舍人八声甘州(寿胡存齐)初出蓝田路作成名后献恩门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减字木兰花_凝云不动。如梦令_庭院深深春赋得白日半西山游云居怀古绛都春(太师生辰)【双调】清江引_笑靥儿盈盈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题画墨梅蓦山溪(月夜)朝中措(山樊)征人怨使还七里濑上逢薛承规赴江西贬官留别王卢二拾遗酬河中杜侍御重寄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凤笙曲所思_门掩残花寂牛凤及的古诗词溪斋二首赠李司徒吴书十二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剑池_秦帝南巡厌踏莎行(樱桃词)送僧归山_眼青禅帔赤诮山中叟茶中杂咏·茶舍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肃桓公问第五十六东方未明崔宗之的古诗词题裴十六少卿东亭少年游_如今田野谩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可以沤麻公曰左之外御其务心之忧矣称彼兕觥其带伊丝使我不能息兮猗傩其实既取我子惠而好我我有旨酒惠而好我王事靡盬其仪不忒乐子之无家参差荇菜蓺麻如之何钟鼓乐之陟彼岵兮四牡騑騑聊与子同归兮聊与之谋维士与女暵其修矣掺掺女手云谁之思忧心忡忡有子七人夙夜无寐亦有兄弟浏其清矣蠨蛸在户岂无他人适子之馆兮曷不肃雍云何吁矣劳心惨兮手如柔荑有美一人弗驰弗驱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徐再思颜荛杜良臣周公旦敬括孙郃岑参朱使欣周朴白朴陈羽义净侯寘许棐尉迟汾徐祯卿陶弘景布燮韦建李邺李璟赵佶陆翱蔡幼学蒋锡震法常邹绍先钱惟演薛曜乔侃
彼姝者子 > 诗句 > 古诗词
“彼姝者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彼姝者子

诗句“彼姝者子”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干旄

《干旄》

先秦 佚名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分类: 诗经

《干旄》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干旄》佚名 古诗(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干旄》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干旄》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佚名 古诗》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佚名 古诗、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gàn máo

干旄

jié jié gàn máo, zài jùn zhī jiāo.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sù sī pī zhī, liáng mǎ sì zhī.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bì zhī?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jié jié gàn yú, zài jùn zhī dōu.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sù sī zǔ zhī, liáng mǎ wǔ zhī.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yǔ zhī?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jié jié gàn jīng, zài jùn zhī chéng.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sù sī zhù zhī, liáng mǎ liù zhī.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gào zhī?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下面是“彼姝者子”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彼此莫相啖,子弟先卒伍。

彼此称男儿,子道非吾遵。

彼此称男儿,子春伤足日。

彼愁此又忆,子弟分河岳。

彼邦君子居,子昂顾左右。

彼邦本倔强,子弟输征徭。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彼姝者子”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彼姝者子”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彼姝者子”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