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喜欢的诗词
步蟾宫_长庚星驭重节用上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王德真的古诗词过王舍人宅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双调】殿前欢 省悟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西江月(延祥观措霜拟稼轩)寄李十员外张鸣善的古诗词读张碧集凤栖梧(客临安,连日愁霖,旅枕无寐,起作)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送友人下第归觐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桃源忆故人(五之三)【正宫】金殿喜重重南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杂曲歌辞·春江曲二首萧文学山池宴集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_松山云缭绕长安落第作鹧鸪天(十五日同宪使观灯马上得数语)送友人_弹琴多去情江城子_一钩新月下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巫山一段云(五之四·双调)菩萨蛮_袜儿窄剪鞋句_灵槎思浩荡秋怀_古槐烟薄晚清平乐_多寒易雨。咏史诗·成都王珪的古诗词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量才寇泚简介送宫人入道_旧宠昭阳里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亭归田乐_略彴横溪曲点绛唇(仙吕)桃源忆故人_双鸳蹙月天寄中岳颛顼先生七夕诗(同用期字)武五子传第三十三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韩非的古诗词望思台_汉武年高慢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褎如充耳邛有旨苕之子于归何不日鼓瑟不能蓺稷黍鸱鸮鸱鸮胡不万年谁谓宋远其虚其邪宛其死矣曷其有常遵大路兮八月载绩施于中逵彼狡童兮可以乐饥安且燠兮谁昔然矣中谷有蓷将母来谂就其浅矣涕泗滂沱永以为好也鸿则离之我躬不阅与子偕老以敖以游无使我心悲兮于以采蘩采荼薪樗陟彼砠矣焉得谖草何其久也汉之广矣愿言则怀予美亡此垂辔沵沵彼君子兮维子之好宁适不来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崔信明周公旦李觏庞蕴温庭皓张衡欧阳澥陈韡刘幽求独孤良器卫立中魏初武则天崔铉柳郴褚生洪皓曾瑞吴伟业贺敱韦表微李伯瞻刘三复于季子王鲁复李夷简马怀素耿湋崔恭郑南金
何以告之 > 诗句 > 古诗词
“何以告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以告之

诗句“何以告之”出自:

出自 先秦 佚名 的《干旄

《干旄》

先秦 佚名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分类: 诗经

《干旄》佚名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注释

1.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2.《干旄》佚名 古诗(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3.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4.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5.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8.畀(bì):给,予。

9.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0.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1.组:编织,束丝之法。

12.予:给予。

13.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4.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5.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干旄》佚名 古诗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干旄》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佚名 古诗》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佚名 古诗、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gàn máo

干旄

jié jié gàn máo, zài jùn zhī jiāo.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sù sī pī zhī, liáng mǎ sì zhī.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bì zhī?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jié jié gàn yú, zài jùn zhī dōu.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sù sī zǔ zhī, liáng mǎ wǔ zhī.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yǔ zhī?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jié jié gàn jīng, zài jùn zhī chéng.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sù sī zhù zhī, liáng mǎ liù zhī.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bǐ shū zhě zi, hé yǐ gào zhī?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下面是“何以告之”的藏头诗作品(韵之国诗友创作供您赏阅):

何必长隐逸,以此复留滞。告归常局促,之罘别我去。

何必沧浪水,以君西攀桂。告别恋音徽,之罘称万岁。

何必沧浪水,以杖探虚翠。告别恋音徽,之罘称万岁。

何必沧浪去,以崩荡之馀。告别无淹晷,之罘称万岁。

何必长隐逸,以功赐封岐。告别无淹晷,之罘称万岁。

何必称潇洒,以诗相赠答。告诉情状摧,之罘称万岁。

以上就是古诗词网提供的诗人佚名的诗句“何以告之”的相关内容,不足之出在所难免欢迎诗友进行指导、斧正及不断对“何以告之”的诗词翻译赏析和诗意等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如果您参与对“何以告之”诗词的翻译或赏析及诗意解读或者对其他对诗词等进行丰富完善并被古诗词网采纳,古诗词网将会在页面显著位置以“诗词贡献者”的身份标注显示您的名字或昵称,以示韵之国诗友对您的感谢及善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