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下一页

〔陶渊明〕饮酒并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

  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

  为欢笑尔。

  其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其二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三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四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五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六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说明】

  《饮酒》共二十首,这里选其六首。据序文“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

  娱”,可见主要是一个时期醉后所作,因此总题为《饮酒》。其中第十六

  首云:“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不惑之年是四十,说明自己四十而

  无闻。又第十九首云:“是时向立年”,“亭亭复一纪”,立年是三十,

  一纪是十二年,三十又十二年,正是四十岁有余。可以推断是陶渊明四十

  二岁所作,当时是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他辞彭泽令归田不久。汤汉

  认为是义熙十二、三年所作,不确切。这组诗的内容广泛,和阮籍的《咏

  怀》相似。萧统《陶渊明集序》云:“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

  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饮酒》诗就是这种“寄酒为迹”之作。

  其一: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五首,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心

  远”是一篇的关键,由于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高车驷马的喧扰,

  其他方面也自然和他们划清了界限。“真意”指诗中之“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即《归去来兮辞》中之“鸟倦飞而知还”之意,也即“迷途

  知返”的意思。

  其二: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八首。作者以青松自喻,借青松来表现自己

  坚贞高洁的人格。这是陶渊明惯用的手法。左思《咏史》曾用“涧底松”

  和“山上苗”对比,来揭露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这首诗,以“青松”和

  “众草”对比,显然也含有对士族门阀制度所造成的贤愚倒置现象的揭露

  意义在。末两句作人生如梦之叹,感情未免消极。

  其三: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九首,是为答复友人劝他做官而作。李公焕

  注引赵泉山云:“时辈多勉靖节以出仕,故作是篇。”作者采用《楚辞·

  渔父》中屈原和渔父问答的形式来反映自己拒绝仕宦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

  意志,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

  其四: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首,写他为贫穷所迫而求仕的事。但当

  他做了镇军参军之后,随刘牢之东讨孙恩时,亲眼看见“牢之等纵军士暴

  掠,士民失望,郡县城中无复人迹”(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的现象

  时,是不会赞成他们的凶暴行为的,同时他也不会不感到和人民所拥护的

  孙恩作战是心中不安的,所以他决心“息驾归闲居”了。

  其五: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六首。叙述自己少怀壮志,认真学习,及

  老而一无所成,但仍坚守节操,以至于穷困潦倒,始终不变,此情此境却

  无人了解。中心在慨叹世无知己之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己的冷漠、无

  情!

  其六: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二十首。内容是叙述自己希望当时污浊的社

  会能返朴还真,具体的办法即象孔子那样研习诗书礼乐;然而当时却没有

  一人过问这件事,自己感到十分痛心。他怀着以六经来弥补败坏的社会风

  尚的抱负,但是这抱负得不到实现,所以只有以饮酒遣悲而已。

分割线

当前:〔陶渊明〕饮酒并序

上一页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