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昭君怨_马上徒劳别

> 古诗大全 > 首页
作者: 施肩吾
昭君怨_马上徒劳别

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
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

昭君出塞故事, 历来吟咏者甚多, 而尤以唐人为最。由于诗人们各自的经历不尽相同, 因而他们对昭君出塞原因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 很不一致。每当想着那句“繁华落尽,你却卓然独立”就想到单于死后,昭君的那种日子,不堪想啊。即使是独留青冢向黄昏,也泯灭不了王昭君对和平的重要贡献。话说,昭君出塞后,派往匈奴的使者基本都是她堂兄家的子侄。

王昭君,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子之一。在她生活的年代以及以后的日子里,文人墨客总是不厌其烦地铺陈其事,各抒胸臆。历代吟咏昭君的诗歌多达770余首,她所引起的关注虽然不是空前绝后,但也是非常可观的。当然诗人们看昭君的视角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最普通的写法是写昭君远嫁之后的悲怨。象唐代的储光曦写的《明妃曲》:明王知妾不胜愁,乐府皆传汉国辞。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还有同是唐代的施肩吾写的《昭君怨》,表现的也是昭君无尽的哀愁: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这类作品不胜枚举。他们都认为虽然昭君出塞远嫁匈奴是哀怨的,可比起在汉宫中不得见皇帝,最后象大多数后宫的女子一样,默默无闻地终老在深宫中还是要好得多,至少赢得了后世不少诗人的称赞。否则,就算长得再美丽,她也将和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宫女一样,骨随黄土,再也不为人所知。  

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很多,其中最为人怀念与称道的大概是王昭君了。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广为流传,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创作出许多哀惋动人、脍炙人口的诗篇。王昭君之备受同情,不但由于她孤身一人远赴大漠、终生不返的结局,还在于她正直贞洁、宁折不弯的品格,引起仁人志士的共鸣。他们歌咏昭君,一半是感伤红颜薄命,一半是慨叹直道难行。翻阅唐诗宋词,不乏以王昭君为题材的咏史佳作,略加摭拾点评,以彰千秋佳话,以慰千古英魂。

唐宋诗词咏叹昭君,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怨”字。史载西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向汉家天子求婚。“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据说王嫱美貌出众,因不肯收买画师,画师故意颠倒妍媸,使昭君不得见幸于汉帝,故被出嫁到匈奴。元帝见昭君美而怒画师之奸,遂杀毛延寿。因此,毛延寿便成为昭君远嫁的罪魁祸首,诗人的众矢之的:“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自在隔生春。”(李商隐)“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沈佺期)有人把这种怨恨以昭君之口道出:“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崔国辅)王安石的看法略有不同:“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犹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昭君粉黛不施,泪流满面,依然楚楚动人,风情万种,让元帝悔断肝肠,深恨画师之诓已。而王嫱之美是笔墨无法传达的,故用“枉杀”一词反衬出昭君的风姿绰约,可谓曲尽其妙。元帝的悔恨只是一时,昭君的幽怨则相伴终生,这也是诗人们着力表现的主题:“汉家宫阙梦中归,几度毡房泪湿衣。惆怅不如边雁影,秋风犹得向南飞。”(戴叙伦)远嫁蛮荒,异域殊俗,昭君孤独之深、思乡之切可想而知,离开汉宫时穿的衣服和随身携带的琵琶就成了她的慰藉:“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杨凌)“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董思恭)“影销胡地月,衣尽汉宫香。”(顾朝阳)王安石的描写更为传神:“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塞外苦寒,玉颜花貌怎禁得雪地冰天:“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乱,眉黛雪沾残,斟酌红颜改,徒劳握镜看。”(董思恭)最令诗人痛惜的是昭君香消塞北,魂断阴山。于是昭君墓冢也成为重要的话题。杜甫曾到昭君故乡秭归香溪凭吊,遥望北天深情地吟唱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雨,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也有同感:“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牧的笔调更为沉郁悲凉:“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蛾眉一坠穷泉路,夜夜孤魂月下愁。”

白居易把昭君的命运归结为封建帝王的薄情寡义,劝昭君不必怀念汉家天子:“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帷屏。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古代怀文抱质的才士常以美女自喻,以红颜失宠比喻英雄不遇。白居易这首咏史诗中也有借昭君“酒杯”,浇胸中块垒的意味。王睿的观点与白乐天相同,而态度更为激愤:“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有人则把对昭君的同情转为对“和亲”的否定:“汉道方全胜,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东方虬)“蛾眉翻自累,万里陷穷边。谁贡和亲策,千秋污简编。”(李中)当然也不乏从大局着眼的有识之士:“倾国可能胜效国,无劳冥寞更思回。太真虽是承恩死,只作飞尘向马嵬。”有时,一位弱质女子胜过十万甲兵,这就是和亲政策的特殊作用:“不知桃李貌,能转虎狼心。”(李咸用)“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杨玉环虽是承恩得宠,可惜好景不长,一声鼙鼓惊破霓裳羽衣梦,魂断马嵬化作一缕烟尘,怎能与功在千秋的王嫱相题并论,与争宠夺嫡的王妃帝后相比,昭君出塞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充光阴。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令。”(曾巩)对于昭君出塞的历史和政治意义,张仲素概括得最为精当:“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前联是因,后联是果,短短二十字,写尽明妃风流。史载,“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无)干戈之役。”《汉书·匈奴传赞》

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引起有志之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以昭君为题,借古讽令,感叹时事:“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欧阳修)“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曾巩)在这里,对毛延寿的指责上升为对奸臣与昏君的批判,昭君与毛延寿也演化成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象征。昭君因不肯谄上媚下而不得宠幸,犹如直臣不肯苟合取容而仕途失意。诗人们既同情她的遭遇,又赞美她的气节:“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施肩吾)“黄金不买汉宫貌,青冢空埋胡地魂。”(皎然)“不拔金钗赂汉臣,岂独丹青画美人。”(周昙)人们不希望美的毁灭,便在诗中设计一些情节来安慰昭君:“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辞。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日暮惊沙雪乱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储光羲)单于帐内演奏中原歌舞,让昭君暂时忘掉异域他乡的寂寞;虽然胡汉有别,但单于对昭君敬爱有加,竭力使她欢心。一个“强”字道出昭君的无奈与主人的热情,“共待单于归”,说明昭君与其他阙氏、侍女相处融洽,且对异族夫君芳心暗许,真是刻画入骨,细腻传神。王安石的宽慰则是快人快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相乐在知心。”士为知已死,女为悦已容,沐浴在爱的春风里,白雪黄沙又算得了什么!当初以泪洗面的汉家宫女,如今是玉洁冰清的吉祥女神,她用美丽和善良化解了仇恨,营造出和平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得到充分肯定,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董必武副主席扫祭青冢时题诗一首:“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的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高度评价了王昭君在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肯定了汉代和亲政策的历史功绩,一扫千百年来笼罩在昭君出塞故事中的愁云惨雾,纠正了历史偏见,使王昭君从封建文人笔下悲悲切切的薄命女子的假象中挣脱出来,还原成为汉族争光、受胡人爱戴的伟大女性的形象。可谓昭君诗古今第一。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贬低甚至否定前人的东西,即使观点不正确的作品,也有其文学审美价值。正是千百年来诗人们的咏叹,才使得昭君的形象更加丰满鲜艳,昭君出塞的故事更加美丽动人。

古诗词网 | 古诗大全 诗句大全 古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诗情画意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