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词学十讲

您正在阅读著作:《词学十讲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词学十讲 >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打破近体、绝诗的整齐形式,演化成为句读参差、声韵复杂曲子词,最初还只是就原有句式酌加增减,期与杂曲小令的节拍相应,有如第一讲所曾提到的刘禹锡《忆江南》和《潇湘》等。此外,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见《尊前集》
俨然一首七绝,不过破第三句的七言为三言两句,并增一韵而已。又如韩偓的《浣溪沙》: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下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见《尊前集》
又是一首七律,减去一联,或两首七绝,各减一句;平仄声韵都和近体诗、绝没有多大区别。至于北词家们一般经常使用的《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东坡乐府
这又是一首七律,不过破第五句的七言为三言偶句,并增一韵而已。又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东坡乐府》
俨然两首完整的失黏格七绝,不过上半阕增一个两言短韵句,下半阕增两个两言短韵句而已。

  至于《浪淘沙》一曲,人原多沿用七绝形式,加虚声以应节拍,例如刘禹锡所作: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引,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宾客文集》
  后来演化成为长短句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
罗衾不暖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归去也,天上人间!
——《李后主词》
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就变得复杂多了。但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仍然和绝句没什么差别,不过上下阕前三句都是句句协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协,略转和婉,和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

  再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传为李白作,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这是混合五、七言绝句形式而加以错综变化,组织成功的。前后阕都用两句换韵,平仄互转;开首两个七言句的平仄安排又违反近体诗的惯例,是适宜于表现迫促情绪的。

  又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东坡乐府》
这也是参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句式组成的,而两句一联中的平仄安排全部违反近体诗的惯例,并且韵部都得用上、去声,所以和婉之中,微带拗怒,适宜表达高峭郁勃特殊情调,和《菩萨蛮》显示的声情又有差别。

  上面约略举了几个例子,以说明近体诗和曲子词在句式和声韵上的演化关系。这只是就短调小令来讲,至于慢曲长调,那它的变化就更加错综复杂得多了。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词学十讲》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