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李商隐全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李商隐全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李商隐全传 > 李商隐传内容

    秘书省和三年前一样,在李商隐的仕途生涯中,不过是个小“插”而已,希望像昙花一现,随着而来的是幻灭的悲哀。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冬,李商隐的老母亲与世长辞,给他带来又一个巨大打击。照代法制,父母去世,子女必须辞官服丧三年,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夺情”留职。商隐直到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冬,才能服阕入京复官。
    这三年,恰恰是李德裕为相,李党势力最强盛时期。如果李商隐从岳父王茂元这里分朋党界限,王茂元是李党,女婿李商隐也应是李党。李商隐理当得到李党重用,可他又失去了这一大好机遇。
    李商隐辞去秘书省正字之职,护送母亲灵柩回荥阳坛山。这是李家的祖坟所在地。把母亲安葬在父亲坟旁边之后,又把先辈亲属和夭亡的小侄女寄寄等,一齐都迁葬坛,一共经办了五起葬事。尽管耗尽了仅有的微薄积蓄,但是,他却感到莫大的精慰,因为于实现了“五服之内,更无流寓之魂;一门之中,悉共归全之地。”
    在故乡营葬完毕,李商隐回到长安樊南寓所,已是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十月,听说岳父王茂元在征讨刘稹叛乱中病逝。他没有去帮助办丧事。王家兄弟故友非常多,有资财,不需要他这么个懦弱书生帮忙。
    他是太累太累了。况且他与岳父关系已经相当疏远。李商隐对岳丈的作为颇有看法。
    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春,杨弁作乱被平定后,李商隐决定离开长安这块是非之,选择一个山光水色颇佳的永乐乡村居住。夫人七妹不高兴离开六姐,可是丈夫去意决,只能嫁鸡随鸡了。
    残春,花虽飘落,大地却着上绿装。风和日丽,驿路上商贾来来往往,一派昌兴景。
    李商隐喜欢骑驴。每当骑在驴背上,他的想象便海阔天空地驰骋起来,兴大发,者和同行者神聊乱侃。
    夫人坐在轿车上,轿帘挑开,与骑驴的丈夫边行边闲话,来到灞水桥边,桥旁有一石柱。桥下灞水从西北蓝田流来,澄澈湍急,向北流入渭河。
    李商隐指着石柱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灞桥华表,送客到此,则要折柳赠别。往治平之时,每到春日,圣上常要经过灞桥东巡。如今外寇侵凌,内镇叛乱,连年征战,东之地已成征兵之后,可惜可叹啊!”
    夫人七妹也若有所思地道:“去年,先是刘稹叛乱,后是杨弁叛乱。父亲如果不去讨,也不致于在万善病逝。听说函谷关以东,到处抓人当兵,弄得人心慌慌。”
    李商隐沉默半晌,忽然吟道: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这首诗写得好!我一看就懂。夫君,我们到永乐后,那里有山有水,可以多写一这样的诗。”
    夫人喜欢这样浅白诗,李商隐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过了灞桥,才道:
    “诗的好坏,不应当以浅白、一看就懂作为标准。我同意白公乐天的‘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他曾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比如这首诗,我是看到灞桥华表,想到过去圣上每春天都要东巡,而今因为年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才写出这首诗,倾诉我对百苦难的同情,对朝纲窳败的忧虑。”
    夫人惊奇道:“写一首诗,夫君要想这么多的事情呀!贱妾吟诗,只考虑平仄对仗,咏起来能不能上口,抑扬顿挫,写出来别人是否能懂。”
    李商隐见夫人一脸天真、无忧无虑的样子,心里又高兴又哀伤。高兴的是夫人一片真,没受龌龊世道的污染;哀伤的是她不能理解自己“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己吟诗作赋只能含蓄再含蓄,隐晦再隐晦。而今家搬永乐,远离是非,远离烦恼,一到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喜不自禁,道:
    “贤妻,永乐是个好地方,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景色非常迷人。我要隐居林,以琴酒自娱,再也不必为‘笑啼’担忧,一定写一些爱妻喜欢的诗。”
    七妹喜欢夫君称自己“贤妻”,也高兴叫自己“爱妻”。她陶醉在夫妻甜甜的融融乐中。
    永乐的生活虽然清贫,却是诗人一生中最为舒畅娱悦和幸福的日子。他住的是“蜗舍”,饮的是松醪酒,弹琴吹笙,种花植树,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无拘无束。
    李商隐喜爱自己的新生活,吟道: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他喜欢自己所居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因书即事一章》,诗云:
    ……
    学植功虽倍,成蹊迹尚赊。
    芳年谁共玩,终老邵平瓜。
    他高兴《秋日晚思》,享受清静闲适,于是吟咏道:
    ……
    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春宵自遣》,别俱一番趣味,诗云: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不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爱妻常常陪伴身边,夫君所写的诗,她能张口背诵吟咏。她为夫君一改过去隐晦多故的诗风而高兴。但是,渐渐地她寻味出埋在夫君心底深处的惆怅、落寞。
    夫君整天沉醉在“松醪”和山光水色中,篇篇诗中离不开酒的点缀、酒的赞美。晚醉题诗赠物华,罢吟还醉忘归家。”“寻芳不觉醉流露,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贤妻非常同情夫君,常常好言劝解。
    一天,七妹陪夫君到一农民家,看他们伐树开田,刀耕火种。田叟拉着李商隐的手,
述着“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介绍刀耕火种的古老方法。
    李商隐觉得非常新鲜,觉得田叟学识渊博,像个伟大的先哲,言必哲理,语必圣贤,心里崇拜他。告别时,吟一首《赠田叟》诗,云:
    荷蓧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瞑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田叟接过诗,略略扫了一眼,哈哈笑着,手捻胡须,摇摇头道:
    “不敢当啊!怎可称‘贤’?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干的,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说的。了多少代?没人知道。这算得上‘贤’吗?”
    “您老人家读过书吧?”
    “略识几个字,背过几本‘经’,那还是蒙童的时候,跟一位远房爷爷学的,现在忘了。”
    李商隐在与农民交往中,对人生之道渐渐有所体会,又加上生活越来越窘迫,日艰日,常常记起陶渊明的诗句:“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饿着肚子,什么闲适、洁都无济于事。不能让爱妻跟自己一起挨饿受苦,他盼望守丧快点结束,复官后毕竟以得到俸禄养家餬口。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春,李商隐在永乐终于病倒床榻,不能饮酒,其实也没有,连三顿餐饭尚难保证。
    爱妻把仅存的金银细软,典卖得差不多了,只能到田叟家求借点口粮。李商隐看着子手端着一瓢米走进来,心里一阵酸楚,陪嫁的侍女小翠早已被打发走了,一切家务落到妻子身上。
    王氏见丈夫盯着自己看,眼眶里转着泪花,想把米藏起来,放到身后,但已来不及,便迎上前,笑道:
    “你看这是新米。夫君,我马上做粥吃,新米煮粥最好吃。”
    李商隐点点头,发现妻子的头上已有白发,脸上出现细细皱纹,一对秀目水汪汪地亮。
    哦!要落泪了。
    王氏已经迅速转过身,出去煮粥了。
    李商隐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爱妻头上有白发,自己头上白发更多;爱妻脸上出现纹,自己的皱纹更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生活呢?
    他躺倒床上,心想搬到永乐已近三年,眼见迎来第四个春天,年华易逝,前途何在?是吟道: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邱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吟罢,他叹了口气,自己什么时候能脱去这身九品官的青袍呢?
    “夫君!十二叔派人从郑州送米和酒来了。”
    李商隐高兴地坐了起来,问道:“十二叔有信没有?”
    “有封信。”
    商隐接信在手,匆匆看过,陷入沉思中。
    王氏吃惊地拿过信,粗略阅过,转而高兴地笑道:
    “夫君,十二叔升任郑州刺史,要你过去,你还不高兴呀?守丧在身,不能入幕,去十二叔那儿,帮帮忙,总还可以吧?夫君去郑州,我回洛阳娘家,待今年十月复官,们就可以再搬回京都了。不好吗?”
    李商隐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拿起笔,写了《上郑州李舍人状》,云:
    伏奉荣示,伏蒙赐及麦粥饼啖饧酒等,谨依捧领讫。
    某庆耀之辰,早蒙抽擢;孤残之后,仍被庇庥。获于芟薙之时,累受珍精之赐,恩上客,礼异编氓,桑梓有光,里闾加敬,负米之养,虽无及于终身,求粟于人,幸不于往圣。下情不任感恩陨涕之至。
    王氏把信折好,交给十二叔派来的人带回,并让他转告十二叔,商隐随后就去郑州。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李商隐全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