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刘邦大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刘邦大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刘邦大传 > 第三篇 霸王出世

  项梁甚奇之,乃教他学习兵法。项羽这方面倒是才气十足,稍加指点便能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只是他没什么耐心,不肯动脑筋深思,因此只能掌握几个大原则罢了。
  
  项梁在逃亡途中,有次因为被背叛的族人出卖,在栎阳地区遭到逮捕。幸而蕲县的狱掾曹咎深知项梁之身世,乃暗中通知栎阳的狱椽司马欣,设法救出项梁。项梁也因而与此两人结为深交,暗中常有来往。
  
  不久,项梁杀死了出卖他的仇人而被追捕,风声颇紧,司马欣恐泄露项梁身世,乃协助他逃往吴中地区,接受这些地方楚国部族的保护。
  
  避难吴中,渐展鸿图
  
  吴中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原为吴国的大本营,在秦王朝时代,配置于会稽郡的管辖下。
  
  到了战国中期,吴中地区已成了楚国贵族项氏部落的势力范围,因此项梁叔侄的到来,便受到英雄式的欢迎。加上项梁学问好,慷慨好施,立刻得到地方长老的拥护,成为了非正式组织下的领导人。
  
  中国人自古最重视的是丧事和祭祖,通常都会请地方最有人望者来主其事,直到今天治丧委员会的主委也必是德高望重者。古代的“治丧主委”,由于分派工作上的需要,更实际掌有地方上最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哪个人能办事,哪个人有哪些特长,身为主委者是再清楚不过了。《史记》中记载:
  
  “项梁避居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因此不但声名膨胀得快,对地方人才的掌握,也拥有绝对优势。
  
  为了日后打算,项梁更趁机积极组织吴中的楚人豪族及其子弟,暗中授以兵法,并让大家深服其才能。没多久,便建立了相当雄厚的班底及人脉。
  
  秦始皇巡幸会稽郡,在渡过钱塘江之际,曾在江口举办大型仪式,阵容非常雄伟,项梁也特别带着项羽前往查探。
  
  想不到项羽看到秦始皇的非凡气派后,深为感动,当场脱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之。”
  
  项梁听了大惊,立刻掩其口:
  
  “不可乱讲,是会抄家灭族的。”
  
  项羽却做做鬼脸,一副不在乎的模样。
  
  项梁以其豪气干云,也不禁受到感动,从此更认为项羽必是非凡之才。
  
  据说项羽身材雄伟,力大无比,单手可以扛起鼎镬,因此吴中的年青子弟,对他疯狂着迷般的崇拜。
  
  会稽叛秦,项梁夺取地方政权
  
  由于项梁在吴中地区名气颇大,早年流浪各地,途中又见闻不少,因此对时局大势常有他独到的过人见地,连秦王朝派任在会稽的郡守殷通,都不得不对他另眼看待,引为贵宾。
  
  秦皇朝的会稽郡,统有春秋时代的吴、越两国版图,居民大约100余万人,辖区共有二十六个大小县城,几乎占据了中国的东南半壁江山。
  
  因此殷通在表面上权势颇大,俨然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君主。
  
  不过,秦王朝是彻底的中央集权,郡守只是中央政府派在地方的代理人,负责替朝廷征收租税和劳役,权轻而责重,万一有所延误,只要中央一道谕旨,随时都可能丢官入狱。
  
  古代的通讯不发达,一个地方首长想要完全掌握各乡镇县城之情报,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借重地方有力之士来帮助他。也就是必须笼络地方“角头”,才能有效推动政令,对朝廷有所交代。
  
  项梁在殷通的眼中,正是吴中地区的“大龙头”,只要有项梁的支持,什么事都好办多了。
  
  对于负责规划此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的李斯而言,会有这种民间非正式领袖的产生,实在是始料未及的制度弱点
  
  “连郡守大人都对他礼让三分!”
  
  殷通对项梁愈尊重,项梁在地方的声望立刻水涨船高,因而也愈有影响力,殷通便不得不更依赖他了。
  
  不久,这位民间领袖便成为会稽郡的“地下郡守”,其实际的影响力更大于正牌官派郡守的殷通。
  
  对这种情况的继续恶化,心里最不安的便是殷通。他可真是有苦说不出。对项梁势力的忧心与日增加,但对项梁的依赖性也一天比一天更形重要。
  
  不久,便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
  
  陈胜、吴广起义的风潮,由江北迅速向江南漫延。
  
  会稽郡也很快受其影响,一方面怕起义的叛军南下征粮,一方面也基于对秦王朝之怨恨,各县城长老纷纷集合,商组自卫部队,他们心中的理想领导人才便是项梁。
  
  项梁自然也有这个意向,问题只在于时机到底对不对。深晓兵法加上谨慎作风,使他不轻易表露自己的野心,尽管地方长老一再暗尔,项梁仍只作不知,以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
  
  给项梁起义机会的却是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的会稽郡守殷通。
  
  郡内情势急速恶化,让殷通胆战心惊。他深知只要有人响应叛变,第一个遭殃的便是自己,就算秦王朝中央能派来援军,恐怕也缓不济急。
  
  因此殷通决定先下手为强,不如自己主动响应叛军,或许反而会得到地方长老支持,割地自立,成为一个诸侯也说不定。
  
  狙杀殷通,叔侄联手进击
  
  但自己是王朝派来的空降部队,缺乏地缘关系,因此必须抓住几个重要干部,只要得到他们的拥护,起义绝对不成问题。
  
  眼前最好的人物,自然是项梁了。但项梁声望太高,一不小心,反而会被他取代,因此最好有另外一个可以牵制他的力量。
  
  殷通想到了另一个楚部落地方领袖桓楚,桓楚勇猛而少心机,目前正好犯罪逃亡在外,如果由自己赦免他,桓楚一定会感激不尽,成为自己忠诚干部。桓楚在楚部落中也拥有一定实力,正可用来制衡项梁。
  
  但桓楚不知行踪,当今之计,应先找项梁来好好商量。
  
  项梁表面上仍一副谦恭忠诚的模样,以免殷通对他有任何怀疑。
  
  想不到心急如火的殷通,单刀直入便表明自己有意造反的心态:
  
  “长江北岸及江西一带已完全进入叛军占领下,此天亡秦之时也。我认为我们应先发制人,以免反为人所制,我打算在会稽郡城起义,并以你和桓楚为左右两翼大将。”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刘邦大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