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刘邦大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刘邦大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刘邦大传 > 第四篇 进军关中

  不过召平学识修养很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很有科学实验精神,虽是个读书人,却肯亲自下田耕种,而且所培植的瓜类蔬菜,大而肥美,味道特佳,可以说是位农业专家。汉王朝建立后,召平不愿当朝官,乃在长安城外种瓜,但他深富宇宙人间哲思的智慧,连相国萧何都到过他隐居的茅庐向他请教天下事。
  
  萧何当时便曾对人表示:
  
  “召平德行高,学识丰富,足可堪任一国宰相。”
  
  由于知名度高,又曾当过东陵侯,长安人便称他培植出来品种卓越的瓜类为“东陵瓜”。
  
  不过碰到乱世,召平这种秀才便要有理讲不清了。
  
  他原本有意将广陵县献给陈胜,但除了少数很尊重他的青年子弟外,一般人民皆认为他缺乏实际行政经验,而不愿热烈支持,加上县令听到风声,早有准备。召平只好散尽家财,自己武装了百余名私人部队,杀出了广陵县城,准备投奔陈胜。
  
  基于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并自认人数太少,使召平不敢贸然依靠陈胜,他只好暂时流浪各地,等待能集结更多兵力的机会。
  
  但不久便听到陈胜被击溃的消息,召平失去了主意,加上军中粮秣即将用尽,让召平有点心慌。
  
  “听说项燕的儿子也在吴中起兵了!”
  
  这个消息对召平来说太重要了,虽然要渡过长江到南岸去相当困难,但他仍勉力而为,率领部属进入江南
  
  只是怎么样去面对这英雄名将的后代呢?这么微薄的兵力,让召平觉得很没有面子。基于读书人的自尊,他日夜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他决定冒充陈胜的特使,假装拥有陈胜的命令,前来拜见项梁。
  
  项梁纳编张楚军的力量
  
  在会稽郡起义的项梁、项羽叔侄,由于离秦国中央最远,势力的扩展也最为成功
  
  不久,他便拥有整个会稽郡,但并不急着称王,仍以秦国官吏郡守的称呼来执行统治权,由此可见项梁是位思考审慎的领导人物。
  
  首先他派出勇猛的侄儿项羽,南下收编江南地区的义军,自己则坐镇会稽郡的吴中,以监视江北情势的变化。
  
  “迟早要北上和秦军拼命的,但在这以前,一定要有足够的粮秣,否则就很难收编流窜各地的义军。”
  
  江南是鱼米之乡,又未波及到战火,是最佳的粮仓所在地。
  
  项羽在这方面作得相当成功,他合并了8000多人兵力,使项梁的声势壮大不少。
  
  陈胜定国为张楚,并自称陈王时,项梁虽颇不以为然,但他只冷静评估,未作出任何反应。因为他深知任何错误的表态,都会影响自己未来在义军中的声望。
  
  陈胜失败以后,景驹自封为楚王,更引起项梁很大的反感:
  
  “这小子,毫无来头,竟自称楚王?”
  
  “身为项燕之子,我才是最有资格称楚王的人!”
  
  心里虽这么想,但项梁直觉时机未成熟,不宜作任何表态。
  
  就在这时候,召平渡江前来投奔。
  
  他自称东陵侯,并且是陈胜的特使。
  
  项梁倒不在乎陈胜的地位,但这位最早起义的英雄,在江北义军心中倒有着一定声望,应好好利用,让自己得以最快速度成为义军领袖
  
  因此,项梁认为召平这条线,值得好好运用。
  
  召平其实也相当地担心,名门之后的项梁不会把陈胜放在眼里,搞不好还因此更为看轻了自己。
  
  不过,召平也想试试这位自称名将后裔的项梁,气量到底如何?
  
  当他看到项梁相当恭谨地颇当一回事来迎接自己时,心中相当感动,便决定为项梁尽一份心。
  
  坚强的抗秦阵容
  
  项梁颇喜欢召平的斯文及渊博学识,因此相当认真听取召平的看法。
  
  召平也认为项梁不宜自封楚王,以免有楚王后裔出现时的尴尬场面。他建议假陈胜之命令,对封项梁为上柱国(楚国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
  
  项梁也高兴地接受这个官职,让自己更是师出有名的渡江北上,收编江北义军以对抗秦军。
  
  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首先响应项梁行动的是东阳县的义军领袖陈婴。
  
  陈婴是东阳县令手下首席官吏,个性宽厚恭谨,因此地方上的声望颇高。东阳县青年子弟响应叛军,杀害县令,以群龙无首,将造成县城内秩序大乱,乃公推陈婴为领导者,集结有两万余兵力。
  
  但陈婴的老母亲极力反对,她向陈婴表示:
  
  “自从我嫁到你家来,从未听说你们陈家的祖先中有大贵者,如今你突然暴得大名,若非天命,恐将有大不祥。不如找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当领袖,附属于他,大事成犹可封侯,万一事败,也比较能苟存下来。”
  
  陈婴评估自己的个性,也认为的确没有为“王”的资格,便召集地方长老领袖表示:
  
  “会稽郡的项梁,据说是名将项燕之子,项氏世代名将辈出,在楚地声望很高,如今想举大事抗秦,非他为领袖不可。如果能由他作领导者,我相信秦国必亡,楚国的复兴不远了。”
  
  于是将兵力全归属项梁节制,使项梁的北征军团实力大增。
  
  英布也在这段期间,结同伙伴蒲将军,率领他们的义军并属于项梁系统。
  
  像这样来归并的大小义军颇多。不久,项梁的北征军团便高达6、7万人,大本营设置在江北的下邳。
  
  对项梁势力的暴增并挥军北上,最为不安的是楚王景驹和他的后台支持者秦嘉。因此,他俩立刻将主力部队集结在彭城东边,以阻挡项梁势力向北发展。
  
  由于以上柱国官职自称而未封王,反而合乎了楚国正统王室的礼仪,因此项梁获得大多数楚国长老的支持,声势远在景驹之上。
  
  项梁乃乘势对楚军将领们宣称:
  
  “陈王(指陈胜)最早率众起义,但因和秦军作战不利,生死不知,而秦嘉居然背叛他,更立景驹为楚王,实质上及名义上都不合理,此乃大逆不道之行为,应共击之。”
  
  在楚地各部落长老号召下,景驹的阵营立刻众叛亲离。项梁乘机全力攻击,秦嘉被迫撤军退至胡陵,仍被追及,只得回头奋战,兵溃被杀。景驹逃至梁地,也为乱民所杀。
  
  项梁收并秦嘉及景驹残余集团,楚军自此全归项梁节制,成为抗秦军最庞大的一股力量。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真正懂得“道”之理的人,就如同水一般,它不但可滋养万物,而且柔弱不争,完全顺乎自然,蓄居于低处,包容一切人们所厌恶之物。水的这三种个性,是完全合于自然之道,所以智者乐水,能深深领会这种道理者,便也最接近“真道理”了。
  
  水处卑下,如同有道之人的谦虚处下。其性柔弱,遇方者方,遇圆则圆,没有个性,反能表现出最大的可塑性,因而对任何万物都是有利的。因为它从来不争,所以也不会招致任何怨尤。
  
  秦王朝的制度,严密地由上而下控制,但缺乏下阶层的基础,因此一旦由最低层爆发抗争,整个制度便立刻崩溃。陈胜的力量其实不大,他的迅速成功,其实是由于秦王朝的组织太脆弱。
  
  但陈胜似乎并未发现他的力量在下层,因而成功后便立刻摆出君王姿态,既不谦下也不容众,尽反了“水”性的特色,也使这股力量形成没有多久,便也陷于颓弱和崩溃。
  
  章邯所编组的骊山众,反更合乎居下的“水”性,这股原本是秦王朝系统中最无权、最卑下的群众,甚至丧失了最基础的自由。但这股力量却也最具有凝聚力,所以虽缺乏严密的组织,但仍能在最短期内发挥其力量。
  
  反观各地的义军则陷入自封为王而相互争战的场面。陈胜本身的阵容,便因争权而由内腐化,创业最亲密战友吴广也死于陈胜所默许的军变中。“争强”使义军的向心力瓦解,各股小势力纷纷夺权,同床异梦,使陈胜本身的体系也立刻崩溃。
  
  李良、武臣、陈余等各怀鬼胎,秦嘉也立景驹为王,充分显现义军中缺乏有“气度”的领袖。
  
  项梁的审慎,虽比其他的义军领袖较显得稳重,但他好斗的楚人本性,仍使他无法整合其他叛军,能加入其麾下的只属楚地的小股义军而已。
  
  黄石老人对张良的教导和启示,无疑便在于水性中的谦下、柔和及不争,要他忍得住众人所无法接受的耻辱,由此来观察张良的领袖风范。
  
  “太公兵法”的精华在柔弱胜刚强,其中的道理也在“水性”。张良将这种道理告诉许多人,却得不到认同,但当他碰到刘邦时,却立刻有如“知音”,难怪张良要不禁叹道:“沛公殆天授也。”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刘邦大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