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努尔哈赤

您正在阅读著作:《努尔哈赤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努尔哈赤 > 第八部 八旗也并非所向披靡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不战而取辽西战略重镇——广宁之后,又招降了这一地区各城堡的明朝军队和百姓,缴获了明朝大量的粮饷、兵器等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这一胜利,是继辽沈决战之后的又一巨大胜利。
  
  努尔哈赤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向众贝勒、大臣们说道:
  
  “快去请后妃们,和诸王、大臣的妻妾,一起来广宁,观赏这一胜利的辉煌成果,共同分享这胜利的喜悦。”
  
  二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举行盛大宴会。
  
  宴会开始的时候,乌拉大妃率领众后妃,在铺设红地毯的衙门里,向坐在衙署正堂的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叩贺道:
  
  “天眷佑汗,占领了广宁。……”
  
  随后,依次行庆贺礼,鼓乐齐鸣,歌舞欢畅,笑语喧哗,热闹非凡。
  
  在宴会进行到最热烈的时候,努尔哈赤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讲了话。他说:
  
  “这次广宁之役的胜利,对大金国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此以后,咱们大金国突破了明朝军队设在辽河上的防线,为咱们打开了争夺辽西的新局面。”
  
  “在这次战役中,咱大金军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可以进一步充实了咱自己的势力。”
  
  “这次胜利,更重要的是,再次向世人们显示了咱大金政权有蓬勃的生命力,是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的。”
  
  “辽东、辽西,历来被认为是北京的肩臂。如今,所谓的‘肩臂’已被咱们砍去,北京的东大门——山海关,已赤裸裸地暴露在咱面前。”
  
  “曾几何时,明朝皇帝骑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女真民族受欺凌、被压迫的日子,永远结束了!”
  
  “让咱们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吧!”
  
  二月十七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在众后妃的陪同下,离开广宁,回到辽阳
  
  且说熊廷弼、王化贞带领五千人马,护着辽西百万老百姓进关。
  
  正走之间,探马前来报告说:
  
  “孙得功带领广宁官将,剃了头发,敲着锣鼓,吹着喇叭,跪迎鞑子军队进城。”
  
  王化贞听了,如梦方醒,大骂孙得功忘恩负义,背叛朝廷,罪不容赦,说罢痛哭流涕。
  
  熊廷弼见王化贞如此情状,责备他说:
  
  “你想以六万兵荡平辽阳,现在怎样?如果不轻信孙得功的话,撤出广宁驻军,也不会有今天的失败!”
  
  正说之间,探马又来报告说:
  
  “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城,都已被努尔哈赤攻陷。”
  
  王化贞听了,跺着脚哭道:
  
  “完了!完了!”
  
  熊廷弼说道:
  
  “不听俺的劝告,才有今日的失败。六万兵一朝覆没。大小城堡全已失陷,今后怎么办?”
  
  语未说完,忽听山内角号齐呜,一彪兵马杀出,正是后金的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一万人马,冲杀过来。
  
  熊廷弼的五千军,如何能抵挡得住?早被杀得落花流水,尸横满地。
  
  熊廷弼、王化贞夹在败兵里,逃进关内。
  
  再说广宁兵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满朝文武吓得心胆俱落。熹宗皇帝也极为恼怒。
  
  于是,皇帝下圣旨将熊廷弼、王化贞逮捕下狱,交刑部议罪。
  
  阉党魏忠贤趁机把罪名全加在熊廷弼头上,以“失陷封疆”的大罪首先处死
  
  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慷慨赴市,衔冤而死。
  
  魏忠贤亲自出面,对王化贞百般袒护,但是,王化贞的罪过确实不小,无法平息朝廷内外舆论,也被迫处死。
  
  魏忠贤指挥锦衣卫,对熊廷粥暴尸街头,不准安葬,并割下首级示众。
  
  再说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于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攻占辽阳以后,召集众贝勒、大臣、将领开会,拟议迁都问题。
  
  努尔哈赤在会议开始,先说:
  
  “老天爷保佑大金国,把辽阳城送给俺了。现在,是把国都迁到辽阳呢,还是仍然回到赫图阿拉去?请大家发表意见。”
  
  大贝勒代善首先发言:
  
  “赫图阿拉是咱大金国的根本,那里是女真人聚居的区域。辽阳虽大,它是汉人的城市,咱不能丢弃根本,舍近求远呀!”
  
  三贝勒莽古尔泰接着说道:
  
  “俗话说:梁国虽好,非久恋之家。这辽阳比赫图阿拉大,也漂亮得多。但是,俺是女真民族,怎能居住在汉人当中?”
  
  二贝勒阿敏说:
  
  “俺女真的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从赫图阿拉搬到辽阳,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俺以为还是不迁为好。”
  
  四贝勒皇太极说道:
  
  “俺是这么想的:如果咱们不想进关,不再向明朝开战,大金国不再发展,那就不需要迁都,还在赫图阿拉就可以;如果咱们还想发展,要进关,要打到北京去,推翻明朝,迁到辽阳就有利。”
  
  努尔哈赤看着范文程说道:
  
  “范先生讲讲你的意见。”
  
  范文程清了清嗓子,说道:
  
  “俺以为四贝勒的话有道理。这辽阳城是辽东的古城和重镇,人口众多,财货丰富,是明朝在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中心。咱大金长期苦于没有盐吃,得了辽阳城,就控制了辽东的枢纽,不光有盐吃,还有利于争取朝鲜,有利于同明朝对抗,去夺取明朝的江山。因此,不迁都,仍在赫图阿拉,是近利;把国都迁到辽阳,是远谋。”
  
  大臣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理等,都发表了意见,他们认为范文程的话有道理。
  
  最后,努尔哈赤说道: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地和人民。现在,如果咱们撤兵,回赫图阿拉去,敌人必然再来。他们占领沈阳辽阳等地,设险固守,周围的土地、人民,就不再属于咱们了。抛弃已经得到了疆土,撤兵而还,以后再来征讨。这是劳民伤财的,是不明智的措施。”
  
  “另外,辽阳是全辽的中心,此地还是与明朝、朝鲜和蒙古接壤的战略要地。如今,天意既然把它给了咱们,如果再不占领,岂不是违背了天意么?”
  
  “何况,咱的人口不断增加,土地日益扩大,骑兵更加强大,国力空前强盛,咱们的军政中心,也应该相应的转移。请大家回忆一下,咱们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实际上都城早已从赫图阿拉迁出了。……”
  
  努尔哈赤这最后一句话,真的勾起了大家的回忆……
  
  佛阿拉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根据地。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努尔哈赤二十九岁,当时他已起兵五年,杀了尼堪外兰,报了父祖之仇,统一了建州本部。
  
  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壮大,努尔哈赤决定在佛阿拉建城。佛阿拉城,共筑三层,又兴建了衙门,楼台,并设堂祭天。
  
  佛阿拉城东依鸡鸣山,南靠喀尔萨山,西邻烟筒山,北临苏克素浒河。它的位置,是在苏克素浒河的支流——加哈河与首里口河之间三角形河谷平原的台地上,交通比较方便。
  
  努尔哈赤开始在这里“定国政”,成为当时建州的第一个政治中心。
  
  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居住了十六年,在统一建州八部之后,又吞并了哈达,创建了军队,创定了满文。
  
  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四十五岁,为了扩大势力,统一女真各族的需要,他又在虎拉哈达南冈,苏克素浒河与加哈河之间的山冈上,建成了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是继佛阿拉之后,努尔哈赤的第一个都城。他在这里也居住了十六年。其间,灭了辉发,吞并了乌拉,创建了八旗军队,实行了屯田制,又征抚了东海女真,收降了萨哈连部,发布了“七大恨”誓师,取得了萨尔浒大战的胜利。
  
  从此,后金与明朝互换了位置——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开始了建元称汗,又强化了汗权,使他的“射天之志”——夺取明朝的天下,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因此,赫图阿拉又被称为“兴京”。
  
  但是,努尔哈赤不因循守;日,总是执着地追求,又放弃了赫图阿拉,将都城迁往界凡。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二月,努尔哈赤又在赫图阿拉城西一百二十里的界凡筑城。
  
  界几位置在苏克素浒河与浑河之间,地势极为险阻。在萨尔浒战役取得胜利之后,努尔哈赤决意将后金的政治重心西移。于是,在界凡建衙门,修行宫,屯田牧马,寻找机会攻打明朝。当时努尔哈赤六十一岁。
  
  从赫图阿拉迁往界凡之前,由于诸贝勒、大臣不理解努尔哈赤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意图,曾一度阻挠迁都。但是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计迁往界几。
  
  不久,努尔哈赤从界几率领八旗士卒出征,两月之间,捉了介赛,攻陷了铁岭,灭亡了叶赫,为向辽沈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界几城,是努尔哈赤向明朝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哨阵地。
  
  努尔哈赤在界凡城居住了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又移居于萨尔浒山城。
  
  萨尔浒城在界凡西边十里处,努尔哈赤在这里居住不到半年,就攻陷了沈阳、辽阳。
  
  辽沈之战刚结束,努尔哈赤就决定迁都辽阳。当他征询诸贝勒、大臣们的意见时,这些因循保守、满足于抢掠、不图进取的将领们,都表示不愿意迁都。
  
  当时,努尔哈赤以其远见卓识、苦口婆心,终于说服了他们,便把都城迁到辽阳。
  
  不久,那些贝勒、大臣、将领的家属,也都来到辽阳,后金的军民也都一批批地迁来辽沈地区。
  
  一年之后,努尔哈赤感到辽阳城年久失修,城墙倒塌严重,而且此城过大,不宜防守。因此,又决定在辽阳城以东的太子河畔,另筑新城,当作都城,被称作东京。
  
  一向深谋远虑的努尔哈赤,通过实地考查与观察,发现沈阳的战略地位更比辽阳优越。于是,他又当机立断,决定将都城迁到沈阳。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天命十年)三月,努尔哈赤将再次迁都的想法,告诉了诸贝勒、大臣们。他们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放弃正在修建的东京城很可惜。当时,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诸王、大臣纷纷劝阻说:
  
  “再次迁都,必然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老百姓怎么承受得了?”
  
  努尔哈赤向大家解释说:
  
  “沈阳交通便利,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如果从沈阳出兵攻打明朝,从都尔鼻(今辽宁省彰武县)渡辽河,路直又近。若向北攻打蒙古,不过两、三天的路程。若是向南攻打朝鲜,从清河路走,非常便利。”
  
  “根据以上有利条件,再三考虑,国都仍应迁到沈阳更为合适。”
  
  其实,根据当时的形势看,后金国占有的土地成倍地扩大,南至鸭绿江,与朝鲜相邻;北到嫩江,与蒙古接壤;西过辽河,与明朝对峙。因此,后金正处于这三股势力的包围之中。
  
  既然努尔哈赤把夺取明朝的天下,作为自己的“射天之志”,那么沈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实现这一远大政治目标的形胜之地了。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努尔哈赤》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