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清太宗全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清太宗全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清太宗全传 > 第六章 爱好和生活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历代帝王中很多人都有读史的习惯,想借助历史去寻找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理论根据。朝的英宗皇帝命令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论述历代君臣事迹,编纂成书,“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就给这部巨著取名《资治通鉴》。从此学习历史,成了后代统治者更加自觉的行动。
  
  清太宗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朝的开创者,他喜爱历史,即使在非常紧张的处理军政大事情况下,也坚持阅读历史。仅据《清实录》等记载,他在作后金汗及大清皇帝的十七年中,涉及他学史、讲史的至少有五十余处。
  
  太宗喜爱历史有深远的渊源,也同当时现实分不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内容丰富,经验教训极多,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太宗虽然是满族出身,但从他父亲努尔哈赤以来,就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文化,喜爱阅读古典名著《三国志》、《水浒传》等。加上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不断涌进后金和清朝,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汉族文化,这些人饱读中国史籍,奏疏言事,引经据典,对太宗学习中国历史有很大促进。有的人就明确提出清太宗及诸王大臣们应认真学习中国历史经验。天聪六年(1632年)九月,书房秀才王文奎在一份奏疏中说:“其帝王治平之道,微妙者载在《四书》,显明者详诸史籍,宜于八固山读书之笔帖式内,选一二伶俐通文者,更于秀才内选一二老成明察者,讲解翻写,日进《四书》两段,《通鉴》一章。汗于听政之暇,观览默会,日知月积,身体力行,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王文奎条陈时宜奏》,见《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这种建议对太宗喜欢历史,无疑会起积极作用。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自己“性嗜典籍”《清太宗实录》,卷1,3页。。他喜欢看《三国演义》是臣民共知的。有的人在奏疏中一再说“皇上深明三国志传”《胡贡明五进狂瞽奏》,见《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或“汗尝喜阅三国志传”《王文奎条陈时宜奏》,见《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三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所谓《三国志传》,既是小说,也是历史。这部书,不仅有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有以前的历史,对太宗影响最大的应在其历史方面。他从这里学习古代统治者的“治道”。
  
  在阅读历史典籍方面,太宗有广泛的兴趣,而且能作出自己的鉴定。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二十日,他召集文馆大臣们训话说:“朕观汉文史书,殊多饰辞,虽全览无益也。今益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逆而统绪废坠,与夫用兵行师方略,以及佐理之忠良、乱国之奸佞,有关治要者,汇纂翻译成书,用备观览。至汉人正史之外,野史所载,如交战几合、逞施法术之语皆系妄诞,此等书籍传之国中,恐无知之人信以为真,当停其翻译。”《清太宗实录》,卷23,140页。
  
  经太宗的提倡,从后金到大清,翻译和编纂了大量历史文献。如巴克什达海在太宗时翻译的汉文典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等,这是翻译成帙的。《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及《大乘经》等没有翻译完,达海逝世。后来太宗又鼓励达海的儿子好好学习汉文《清太宗实录》,卷12,14、15页;又,卷27,18页。。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一天清太宗到文馆,进入巴克什库尔缠(库儿禅)直房,问所修何书,回答:“记注上所行事”。太宗马上按规定回避,并礼貌地说:“此史臣之事,朕不宜观”《清太宗实录》,卷8,5、60页。。对编写当代历史给了很大关心和支持。在他的这种积极帮助之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等重要的史籍才得以问世。
  
  太宗学史,讲史,涉及范围广泛,触及问题深入,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中也很少见。从远古的尧虞舜,直到当代的明清,有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汉、唐、宋、明,也有少数民族在边疆和全国建立的辽、金、元等国家的历史。他从维护本阶级的最高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选学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他把辽、金、元史作为翻译和学习的重点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他和父亲努尔哈赤所开创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国家。比较而言,辽、金、元这些先他而建立的政权兴亡,对他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再进一步看,金同后金和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所以太宗爱史莫过于金史。他曾表露出对金史的深厚感情,多次谈到自己学习金史的收获及体会。有时他召集诸王大臣在一起,命令弘文馆大臣给大家读《金史》《满文老档》,太宗崇德36,1438~1441页。。他把这部书当作了学习“治道”的活教材。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清太宗全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