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清太宗全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清太宗全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清太宗全传 > 第六章 爱好和生活

  清太宗喜爱历史,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更不是借此发思古之幽情,他是要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变化发展中,吸取一朝一代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使他所创建的政权长治久安。
  
  (一)寻找改朝换代的理论根据。太宗想从历史上找出根据,说明大清代替明朝是正当的,必然的。因为他们的祖先几百年来都是大明臣民,本族长期居住在东北边疆。忽然崛起脱离明朝,独树一帜,向内地扩张,在广大人民中至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第一,反抗统治过自己的皇朝,是否正当、有理?第二,在辽阔广大的中国,仅仅占有很小的地区和不太多的人马,能否最后取得胜利?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太宗求救于历史,让历史作出解释。天聪三年(1629年),后金军在关内与明兵进行战斗的同时,太宗通过他的将帅向为明守城的人民说:“你们的天启皇帝、崇祯皇帝继续欺凌我们,让我们去掉皇帝称号,也不准使用自制的国宝,我们愿意和好,想去帝称汗,让你们制一大印给我们,你们又不这样做,所以我们才出兵同你们打仗。”这就是说,后金同明朝的战争,是明朝欺压后金引起的,公平而论,理在后金。接着这位清太宗又说:“如果认为我们地区太小,不应当称帝,那么古代的辽、金、元都是小国称帝,谁禁了他们!就是你们的朱太祖,曾经作过僧侣,靠天保佑,建立了一代帝业。难道有一姓为帝,永久不变的吗?”《清太宗实录》,卷5,38、39页。太宗已经看透了历史从来不为一姓所有,天道变化,几人帝,几人王,有的没有成功半途而废,有的既成之后再失败,哪里有帝之裔必为帝,王之裔必为王?谁不知道辽、金、元都曾建立了他们的帝业,而后又统统归了明朝。由此可见,明朝又为什么不能被推翻?太宗坚信明朝不但一定要被推翻,而且为期不远就将变成现实。他说:“自古相传,有兴有废,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很少传至二十世。难道明朝统治者的子孙就能百世为君吗?现在已是明朝灭亡之时,一切征兆显而易见。”《清太宗实录》,卷20,26页。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政权,中国历史上早有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国家。太宗讲辽、金、元史,特意说明他们都是“夷”民族实行的统治。他这样讲,就是通过历史告诉人们,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不在于统治者属于哪个民族,决定性的条件是他能不能对人民有恩德。普通老百姓德性好,也可以当天子,天子没有德,照样成为孤家寡人。他举例说,大辽以“东北夷”而成了天子,大金以“东夷”灭辽胜进占中原,大元以“北狄”统一了金、宋《清太宗实录》,卷28,47页。
  
  清太宗所处的时代,历史的研究尚未成为科学,他也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他讲历史免不了有其时代的局限和剥削阶级的偏见。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满族封建主,他能尊重历史事实,从发展变化上认定清朝一定要代替日益走向衰亡的明朝,事实证明,他的预料是正确的。
  
  (二)总结治国抚民的经验教训。太宗时期虽然还在创建清皇朝,但也要巩固已有的统治。为了把已经建立的封建政权长久维持下去,他从历史上广泛地总结一切有用的经验教训。他特别重视历史上满族先世女真人所建立的大金朝,对这个皇朝的统治非常有感情。天聪三年(1629年)十二月,后金军攻克良乡,房山县有三名生员投降,太宗对他们说:“你们房山县人曾奉祀金朝皇帝,这说明你们是遵守礼法的良民。”然后命令领兵大将贝勒阿巴泰祭祀金太祖、世宗。祭文说:
  
  维天聪三年己巳十二月十一日辛酉:满洲国皇帝皇太极谨以太牢、少牢庶羞之仪,致祭于大金太祖完颜旻、大定完颜雍皇帝神位前,曰:尝闻二帝功高德盛,予中(同衷)心缅怀,梦寐景仰!兹统六师至良乡,知二帝陵寝在焉。虽时异世殊,而春秋举祀至今称诵勿衰。诚所谓德愈久而弥光也。今备牲帛,特遣阿巴泰、萨哈廉代祭,并白予怀……《清太宗实录》,卷5,46页。
  
  太宗对有金一代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金太祖、太宗是金皇朝的开创者,他们的统治“法度详明,可垂久远”。金熙宗及海陵王时期法度尽废,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陋习。金世宗来了个中兴,“奋图法祖,勤求治理”,他是金代最好的君主。他以后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清太宗实录》,卷32,8页。。讲金太祖、太宗的帝业是兄弟同心协力所创建,如今他也在创建帝业,要后金的文臣武将也能同心协力。具体所指,即后金的文臣武将必须遵守国家法度,如这些人不恪守典常,必然造成法令不彰,纪纲废弃。
  
  太宗最推崇金世宗,几次说他被尊称为“小尧舜”。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十三日,他在凤凰楼上召集诸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等,命内弘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对他们说:“你们大家听着:金世宗这个人,是蒙古、汉人所有国家中名声最显著的贤君。所以无论当代或后世,都称他为小尧舜。我披览这部书,了解其中的梗概,特别感到向往和羡慕,耳目倍加明亮,不胜叹赏!”《满文老档》,太宗崇德36,1438~1439页。太宗最钦佩金世宗的,就是他遵守祖宗旧制,不改变女真人的衣服语言,时时练习骑射,把这看作是保持女真剥削阶级长久统治的根本大计。太宗联系到他所见到的现实,认为应当吸取这一历史经验。他指出,我们国家开始时只有很少几个兵,因为精于骑射,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的人都称赞我们的军队,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可争锋。强调他反对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都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不担心自己这一代,怕的是后代子孙忘旧制,废骑射,效汉俗。其次,金世宗的“勤求治理”,也是太宗所要效法的。太宗很注意历史上统治者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认识到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他说:“从古至今,懈于治国者,国必败;勤于治国者,国恒存”。从这里他受到启示,决心打下坚实的根基,努力把国家治理好《清太宗实录》,卷37,10页。。
  
  (三)发扬将帅体恤士卒的历史传统。太宗时将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将不爱卒,针对这种情况,太宗大讲历史上将帅体恤士卒的生动事例。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的一天,清太宗到了文馆,见巴克什达海翻译的《武经》,其中记载“过去良将用兵,有赠送一瓢酒的,让把酒洒到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看起来一瓢酒不能使一河的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士兵愿意拼死出力,是因为一点点滋味也能使他们分享到。”太宗看到这一历史事实,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的额驸顾三台同敌人交锋,士卒有战死的,他竟然用绳子拴在腿上,拽回来。主将如此轻蔑部下,怎么能得到他们去效死力?”《清太宗实录》,卷8,6页。中国古代名将吴起,曾以吮卒深情传为佳话。他能和最下等的士卒穿一样衣服,睡不设席,行不乘马,亲带干粮,与士卒分劳苦。部下有得了脓疮的,他亲自用嘴吮脓,他的这种行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士卒拼死为其效力。太宗津津有味地讲这件有意义的历史故事,教育他的将帅向名将吴起学习《满文老档》,太宗天聪23,313页。。
  
  太宗博览群史,有趣的是从稗史上他也能摘取有用的材料。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阿济格、阿巴泰带领清军破长城,进入河北掳掠,在返回时,阿济格等先二日到家,为此,太宗便说:“稗史上讲到,有个人遇到恶鬼,要捉他吃,这个人同恶鬼进行搏斗。他有两只狗,极力维护自己的主人,把恶鬼咬得趴在地上,主人乘机免去危险。而那两只狗因斗争太累,不能随主人一起走。主人对狗说:‘我到家之后,带好吃的东西来接你。’主人真的到了家,见着妻子儿女,吃得脑满肠肥,早已忘了两只狗曾救了他,也不去迎接。两只狗饥饿难忍,就逃到临近的深山,变成了豺狼。这件事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古人编出这个故事不无目的,是针对一些人竟忘却别人的功劳而发的。”太宗话头一转,说到当时清军将领们,不同士卒同甘共苦,他们先期到家,而拼死战斗的士卒还在长途跋涉,这与稗史上讲的没有什么两样。文臣武将们听了之后,都说立即改正,纷纷请求要亲自往迎士卒。太宗分别情况,同意了一些人的要求《清太宗实录》,卷31,9页。
  
  (四)提倡忠君爱国的封建正统思想。清太宗作为新兴的满族封建统治者,像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皇帝一样,要求人人忠君,个个爱国。他多次从历史上发掘这种材料,大力提倡。太公望是辅佐周文王、武王创建周朝的开国功臣,太宗鉴于他的历史功绩有现实意义,就对群臣讲太公望的历史,勉励他们为清皇朝竭尽忠诚,发挥最大力量《清太宗实录》,卷43,1页。。崇德六年(1641年)四月九日,太宗召集内院诸臣进清宁宫,读《元史》,读到元世祖忽必烈时一件事,他发现是个好材料。原载这件事是,忽必烈遣丞相伯颜率师征宋,正值炎热夏天,恐怕行军不利,下令等到秋天再发兵。伯颜上奏说:“宋朝靠着江海阻隔,就像困兽躲到山里,现在已经把他们包围,不及时发兵攻打,他们会在这时逃跑的。”忽必烈听他这么一说,决定南征,结果一举灭宋,建立了统一的大元。太宗拿这个历史事实,教育他手下一些犯了错误的将领《清太宗实录》,卷55,23页。。太宗在加强国家的集权统治时,想要整顿秩序,特别担心满族的王公贵族不遵守法制,所以他很注意选择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大军伐明,太宗认为明军有较强的战斗力,就在于他们通晓法律。他说:“过去金兵伐宋,遇到宋将宗泽,金兵十三战皆败。随后宋朝一个将领率兵来援,刚准备要打,守城将领说:‘正是六月大热天,挥扇纳凉犹热得难忍,怎么还能披甲打仗?’宋兵因此大败。以一句错话而全城为金兵所得。”太宗进一步说,阿敏守永平,就犯了类似错误。他曾以后金兵弱说:“这样的兵,怎么能战胜敌人?”身为贝勒竟说出这样的话,士卒谁还肯去打呢?太宗认为阿敏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把这作为幽禁他的一大罪状《清太宗实录》,卷9,19页。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清太宗全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