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赵匡胤

您正在阅读著作:《赵匡胤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赵匡胤 > 赵匡胤相关文章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十次课的内容,结书《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
  
  赵匡胤一共活了50岁,在位16年。王立群用上下册四十章的篇幅重点讲了他这16年间所作的大事。从陈桥兵变,到杯酒兵权,灭后蜀、灭南汉、灭北汉、灭南,直到驾崩。这种十分正面的帝王不容易讲述,他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带有一种民间的流氓气息,也不像李渊那样是个纯粹的武将,更不像各种“艺术家”皇帝、“白痴”皇帝那样充满了八卦和风流艳史。那么正史中的赵匡胤,应该怎样去分析他?
  
  王立群重点选择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一事件,这件事奠定了整个大宋国朝的基调。他为此用了七章的篇幅,来分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对此他提出了八大疑点,比如契丹、北汉是否真的联合出兵?兵力部署的问题怎样?坊间的传言是怎么回事?赵匡胤当天真喝醉了吗?黄袍和诏书都怎么来的?兵变后赵匡胤的家人怎么看?为什么说不杀人,但还是杀了抵抗的将领韩通?都有谁很早就看出了赵匡胤的动向?根据这八大疑点,王立群又归纳出几个问题来,并最终层层剥笋,利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正史互相对比,最终,王立群得出了陈桥兵变这一出戏彻底是赵匡胤一手自编自导自演的。其间的严密逻辑推导,让人觉得王教授倒像个推理小说家。
  
  从赵匡胤登基以来的作为来看,他的上台是深受支持的。因为他确实是个朴实无华的好皇帝。作为武将出身的他,却能最大程度地优待前朝旧臣和文人,甚至给后世立下了不杀进言者的誓约,甚至优待了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从书中可以看出,赵匡胤最为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文明与理性。他先收兵权,再收财政权,然后收行政权,最后收了司法权。他反复研究,最终决定了先征南,再北伐的策略。历史证明,这个战略是明智的,在书中也有详细的分析论述。
  
  由此看来,赵匡胤不再是古典小说《赵太祖三下南唐》中的那个粗暴统帅,也不再是民间传说千里京娘》中的那个风流才子,而是一位十分规矩、理性、文明的帅才,是个出色的谋略家。他做任何事情,不是按照平常人观念中的对错,都是选择最合理,效率最大,最人性的那种方式去做。这为大宋319年的江山社稷奠定下了基础。而结束塑造赵匡胤这个人物形象后的王立群,也依旧像个平静的老师,而不像是什么学术明星,这才是广大观众和读者愿意看到的场景。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赵匡胤》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