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古籍 文言文 平仄查询 藏头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史记 天工开物 周易 山海经 资治通鉴 黄帝内经 对对联 千字文
高考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题库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高考古诗词易错题 高考古诗鉴赏歌诀 高考应考打油诗口诀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鉴赏古代诗词,要重视古代诗词鉴赏题中的暗示信息。

  一、题目的暗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的题目当然也不例外,它是更为凝练的语言,暗示了诗歌的内容,但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一点。如2004年上海市高考题:

  《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消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赤壁景色的雄伟秀丽,大江东去的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灭,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大战时的处处陈迹,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人们渴望建立周瑜一样的功业。
  明确了这些,再写一段鉴赏文字就不成问题了。

  二、序文的暗示。

  诗歌一般由诗题、正文组成,词一般由词牌、题目、词序、正文组成。词序不常出现,当词人觉得词调或词题的叙事尚不尽意时,便将词题延伸为词序,以交待、说明有关这首词的写作缘起、背景、体例、方法等等。序文出现的几率不高,一旦出现了,就应当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教材中苏轼的词,内容复杂,每一首都表达不同的主题。因此除了在词调下写题目,有的还加上简明的小序,以便使读者确知其抒写的用意。如《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一首有序曰“为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我们读罢,便明白了许多内含的东西。有这样一道题: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的表达技巧,你最欣赏的是什么?请作简单分析。
  该词的序文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点明了此作的背景,注意到了“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一句,就明白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深意了。词中的表达技巧里对比就很明显了,再做题目也就不难了。

  三、注释的暗示。

  注释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也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是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注释一旦出现了,就一定对考生阅读诗题、回答问题有帮助。如2005年天津市高考题: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复习中,同学们较少接触汪元量这位诗人,对他的经历也知之甚少,乍一看就感觉有难度。如果大家注意了注释,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感情了。作为南宋诗人,被元军押解北上,作者感慨万千,此次北去前途渺茫,未知明日如何,东去的江水,似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四百州”曾在南宋统治之下,而今呢?一个“望”字饱含了作者的万千感情。有了这个前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就可以分析得出了。

  四、问题的暗示。

  问题体现着命题者的思路,决定着考生的答题方向,稍不注意便会偏离出题者的本意,造成答非所问,辛辛苦苦写了很多,却不得要领,得不着分。这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注意审题,不能随心所欲,不能问东答西,务必看清题目的导语,把握答题的方向。如2005年辽宁高考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许多考生没注意到“且用意基本相同”这几个字,而把两首诗的氛围作了截然不同的分析,这就背离了出题人的本意,从而造成了答题的偏差。

  另外,被选作考查的诗歌材料,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生活本身,绝不会违背生活真实。既然如此,我们还可利用生活常识的暗示信息来帮助解题。如200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赵师秀的《约客》,C项“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判断是错误的。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这样的生活经历可能我们都遇到过,当时,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闲适恬淡”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己推人,进而认定C项的表述不恰当。其实,在这首诗里,“闲敲棋子”貌似悠闲,实质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诗人此时孤寂焦躁的心情。

  当然,解答试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对诗歌本身进行深入地阅读、理解、分析,但是,巧用题目、序文、注释、问题选项等所提供的暗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全面领会作品内容,准确而快捷地找到答案。
了凡四训 梦溪笔谈 世说新语 左传 大学 中庸 尚书 礼记 周礼 仪礼 庄子 鬼谷子 老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列子 淮南子 管子 尉缭子 吴子 伤寒论 素书 汉书 文心雕龙 吕氏春秋 孝经 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 孙膑兵法 搜神记 笑林广记 乐府诗集 商君书 论衡 百战奇略 战国策 三国志注 将苑 六韬 反经 汉武帝屈子传 公孙龙子 司马法 逸周书 黄帝四经 清官贪官传 睡虎地秦墓竹简 贞观政要 金刚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古诗词网 | 古诗大全 诗句大全 古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