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
钱?父子如出一辙的谶词


  钱惟演酷似乃父的谶词

  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引《侍儿小名录》的记载:“作为旧国王孙的钱惟演,一生境遇尚算顺利,到晚年却谪居汉东,眼看行将老死他乡,心情自然是悲凉无限,所撰《玉楼春》词极其凄婉: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传说他每逢酒后自歌此曲,往往泪下。他家中有一个歌姬惊鸿,曾服侍他的父亲吴越王钱?,这时已是白发苍苍之年,听了这不胜哀伤的歌词,说道:“先王将薨逝的时候,预先为自己制作了挽歌《木兰花》,辞意与这首词很相似,难道如今相公也将要死亡了吗?”不久,钱惟演果然死于随州。《木兰花》与《玉楼春》实则是一个词牌的异名,钱?的旧曲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的句子,与钱惟演词“泪眼愁肠先已断”确实是惊人的相似。父子二人都在临终前发出这样的哀音,未必是偶尔同谶,或者是家族遗传?我倒觉得,和他们身为亡国王室成员的身份不无关系。

  宋人笔记小说中对钱惟演不待见,被大家称为小人,是因为他最初附和丁谓,与他结成姻亲,丁谓排挤寇准,他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故意在题名册上将寇准的名字删去,称之为“逆准”,是标准的小人嘴脸。后来丁谓得罪,他害怕被牵连,又转而排挤丁谓,又表现出“下三滥”手段。宰相冯拯厌恶他的为人,于是进言说:“钱惟演的妹妹嫁给了刘美(章献刘太后的兄长),是太后的姻亲,不宜参知机政,请将他外放。”于是被改任大军节度使,外知河阳。他和刘太后结亲,又为自己的儿子娶了仁宗郭皇后的妹妹。刘后逝世,他的靠山倒台,十分惧怕,于是上奏请将刘太后、李太后(仁宗的生母李宸妃)一起配享真宗太庙,希冀能得到仁宗的欢心,又有和李后族人结亲的意图。结果被御使中丞冯讽****:“擅议宗庙,且与后家通婚姻。”落职外任,不久郁郁而终。

  真正要了解钱惟演,还要从宋真宗封刘娥为献明肃皇后开始说起。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寄居娘家。

  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táo,鼗鼓,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17岁才被封为韩王,988年(端拱元年),20岁的赵恒才被封为襄王。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婚后六年潘氏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17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997年3月(宋太宗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赵恒于5月册立郭氏为皇后,6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1004年正月(景德元年)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9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10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3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因年纪大而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1010年(大中祥符二年)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3个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16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20多岁的杨氏充沛,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猫狸换太子”的故事。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

  1012年11月(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这个刘皇后,就是历史上“猫狸换太子”传说的主角。而她被册后,宋真宗却把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同年12月,44岁的刘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但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钱惟演本人也因贬官外放郁郁而终。

  钱惟演去世后,在议定他“谥号”的时候,当时朝中大臣很看不起他,认为他人品低下,是标准的小人,因而在谥号的问题上朝臣们也故意给他以难堪,建议谥“文墨”,因为按《谥法》:“敏而好学曰‘文’,贪而败官曰‘墨’。”前一字尚是赞扬他学术不凡,后一字简直就是丑诋。古代人最重视“盖棺论定”,这种谥法无疑是最后的也是最大的羞辱。钱惟演的家人不服,向朝廷申诉,于是改谥为“思”,理由是:“以惟演无贪黩状,而晚节率职自新,有惶惧可怜之意,取《谥法》:追悔前过曰“思”。其实也带有轻蔑的意味。直到庆历二年,两位太后如钱惟演的进言一起入了真宗神庙,他的儿子钱暧再次提出申诉,才由这个不甚光彩的谥号“思”改成“文僖”。通过这个谥号的一再更改,也可以看出钱惟演生前身后的处境如何了。

  所谓谥号(shì hào),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盖棺定论。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谥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当前:钱?父子如出一辙的谶词
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