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
逃跑皇帝赵构


  逃跑皇帝赵构

  在大家的心目中,南宋高宗赵构是一个贪图享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生怕死、自毁长城、残害忠良的家伙。在金兵的大举进攻面前,不敢重用武将,组织有效的抵抗,只是毫无原则地退缩、卑躬屈膝地求和、玩命似的逃跑的主。

  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侵,宋军一败再败,溃不成军。宋徽宗、宋钦宗束手无策,只好再派九弟康王赵构到金营谈判求和。东京留守宗泽认为金人不守信誉,力劝赵构不要以身赴险。此时,金兵在徽、钦两个笨蛋皇帝的犹豫不决中,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再次发动攻击,兵临汴京城下。徽钦二帝只好乖乖的出城投降,最后被金人强迫“出国考察”,押送到了金国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国不可一日无主,在大家的拥戴下,康王赵构于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宋高宗,南宋王朝正式建立。

  当时金人玩弄“以汉治汉”的把戏,任命与赵构一同出使金营的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但张邦昌知道,这是把他推到火上烧烤。仅当了33天的代理“皇帝”的张邦昌,听说赵构承继大统后,马上把传国玉玺交还给赵构。金人费尽心血打下的大宋领土,一夜之间重新归复赵宋所有。

  金人不干了,重新整军南下,矛头直指赵构。赵构第一反应就是“跑”。1129年农历3月,粘罕(完颜宗望)、金兀术(完颜宗弼)攻至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兵锋直指扬州。高宗皇帝赵构当时正搂着扬州几个美女在颠鸾倒凤,护卫忽然闯宫,报告说金军近在咫尺,吓得高宗从美女身上滚下来,面如死灰。从此落下了阳萎的毛病,尽管后来后宫美女如云,但他的小*再也无用武之地了。

  金人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奇快,在后面死追不放。赵构策马向南狂奔了一天,又饿又累,人困马乏。晚上在崔府君庙中休息。神仙托梦给他说:“金兵已经追来了!我为你在庙门口备好了马,你赶快逃命吧。” 赵构惊醒,看见马在身旁,一跃而上,向南飞奔。天亮后,终于渡过了长江,但却怎么打也不跑了,跳下来一看,原来是一匹泥马。这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泥马渡康王”。

  世上当然没有什么神仙,只不过是赵构当了皇帝后,那些拍马屁的史学家为美化赵构可耻的逃跑行径,所玩的鬼花样而已。

  11月,高宗赵构在杭州屁股也没坐热,急急逃往越州(浙江绍兴)。金人跟踪追击,赵构闻警即逃,一路猛跑,逃至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镇海)、昌国(今浙江定海)。他还不放心,最后竟逃到台州与温州之间的海上,才勉强安下心来,在船上临时办公。

  金兀术这次是下了决心要彻底消灭赵宋,制定了“搜山检海抓赵构”的严密计划,“以绝南人之望”。攻克明州后,大集船只,准备从海路进攻。但赵构这次却大走狗屎运,海上起风暴,金军在海船上站立不稳,上吐下泄,战斗力急剧下降。宋军水师趁机出击,大败金军。金兀术不得不下令撤军北归。

  赵构在海上漂浮了4个多月,终于等到了金人退兵。于是,他急冲冲地回到杭州,并将杭州改名为“临安”。但临安守将苗傅、刘正彦对赵构的人事任命不服,发动兵变,将他软禁起来,并逼迫他禅位给年仅3岁的太子(详见拙文《方腊究竟是谁擒获的?》)。但苗、刘二人折腾不到2个月,就被韩世忠平息了。这场“闹剧”,对宋朝皇室来讲,最不幸的当属高宗唯一的儿子赵?之死。可怜的赵?,还是一个3岁的小娃娃,生下来就随其父东躲西逃,最后被苗、刘派人拥上帝位。今天一拔军人,明天一拔太监,后天一拔官女,把3岁的小皇帝孩子照顾得死去活来。一天,小皇帝刚刚得空小睡,有宫女不小心把宫内一个大铜炉碰撞倒地,咣当一声,三岁儿竟然惊悸而死。怒极之下,虽然赵构下令处死当值宫女、太监、保姆,仍旧挽回不了自己继承人的性命。从此,宋太宗赵光义一系的帝室血脉至此绝种。

  其实,历史上的赵构也有光彩的一面,以至于后人有“光尧(赵构封号)当内修外攘之际,尤以文德服远,至於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的高度评价。

  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一败再败,溃不成军。宋徽宗、宋钦宗束手无策,只好派人去金营谈判。派谁去呢?一般大臣,份量不够,且拍不了板。宋钦宗虽有31个兄弟,但没人敢承担这副重担。只有九弟康王赵构主动请缨,为国赴难。相传康王赵构被金人扣为人质时,金太子完颜斡不离(完颜宗望)非常看不起宋朝的皇室子弟,认为他们都是贪生怕死的**包。但赵构在金营毫无惧意,每天只是读书。一次,金太子到赵构的帐篷去随便看看,发现赵构在读《孙子兵法》,就蔑视地说:“你们南人只会吟诗作对,排兵布阵,攻城略地,是我们北人的事。”赵构就拿起帐篷中的强弓,说:“比试比试!”金太子正想让赵构出洋相,谁知赵构挽弓就射,三箭全中靶心。金太子一看,认为赵构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屁王爷,肯定是那位大将的儿子,冒名顶替。留着也没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他放了。赵构因祸得福,保全了小命。

  靖康之难发生后,徽宗父子被俘北上,所有的宋室皇子也难逃厄运。刚好康王赵构在外招兵买马,逃过一劫。于是,他就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在国难当头之际,赵构众望所归地成了“皇帝”。

  赵构当上皇帝后,所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时危势逼,兵弱财匮”,一切从零开始,在此后十余年的惊涛骇浪里,艰难地躲藏周旋,逐渐组建了几支抗金的劲旅“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既平息了全国各地的土匪、强盗、叛乱者,也成功地打退了金军,使南宋慢慢地站稳了脚跟。因此,后世史家及诸多南宋人,都能理解和同情赵构建国的不易,称赞他为“中兴之主”,“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但南宋一站稳,赵构就急不可待地想议和,奸相秦桧非常体谅上司的“良苦用心”,“自告奋勇”地跳出来,主持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并替皇帝修理干净“主战派”大臣如岳飞、韩世忠、张俊、胡铨、赵鼎等。于是,惊悸不宁的赵构终于喘了一口气,开始肆意享受。

  历史上的赵构文采过人,书法尤其出色,且“洞达音律”,能“自制曲”,曾创作词牌“舞杨花”。《贵耳录》说,赵构在慈宁殿欣赏牡丹时,“椒房受册,三殿极欢”,赵构喝得醉熏熏的,命令大臣们以“舞杨花”为词牌,做了许多********之词。妃嫔们根据“舞杨花”韵律,载歌载舞,“以玉卮侑酒为寿,左右皆呼万岁”。皇家画师写了一副盛世牡丹图,赵构赞赏不已,连比较正直的词人吕本中也怕马屁说:“一枝国艳,两鬓东风。”乐得赵构更加屁颠屁颠。

  《全宋词》载有赵构的15首《渔父词》,其自序说,作于绍兴元年七月十日。当时金兵追击,赵构逃至会稽,无意中阅览到黄庭坚做的《渔父词》15首,皆依照张志和的《渔父诗》故事。赵构一时兴起,也做了15首《渔父词》,“戏同其韵”,赐与身边的大臣辛永宗。现选其中5首:

  其一: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

  其二:水涵微影澹虚明。小笠轻蓑未要晴。明镜里,?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其三: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连秋月已明辉。纵远柁,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其四:青**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

  其五: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这些小词,清丽脱俗、淡雅如水墨画,“清新简远,备骚雅之体”,放在历代帝王的词作中,确系上乘之作。谬莹中《江行杂录》说“虽古人之骚人词客,老於江湖,擅名一时者,不能企及”。这样的评价当然有溜须拍马的成分。

  但赵构善于鉴赏词,倒是事实。绍兴年间,江苏吴江桥的桥身上,忽然惊现一首《洞仙歌》词,词意高旷豪迈、激愤归隐,书法潇洒飞舞、飘渺纵逸,被坊间百姓传为“神仙吕洞宾”所作: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叹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中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赵构将这首《洞仙歌》稍微阅读几遍后,不屑地说:“这哪里是什么神仙吕洞宾的作品,分明是一位福州秀才所作嘛。”并进一步解释:“从韵律来看,这首词上片用韵‘晓’、‘**’、‘老’,下片用‘帽’、‘过’、‘锁’、‘扫’作韵,‘过’、‘锁’是福州口音。”  后来,据文人考据,此词确是福建进士林外所作。原来,林外仕途不顺,激愤郁闷之余,想要搞点惊世骇俗的“壮举”: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他乘坐一艘大船,站在船中的高台上,对着桥身奋力疾书,故意留下了这首词。

  一首《风入松》词的轶事则更能体现赵构在词学方面的造诣。清朝王弈清《历代词话》 记载:淳熙年间,宋孝宗常常陪太上皇即逊位的高宗游幸西湖。太学生俞国宝自负多才,经常在西湖断桥边买醉,挥笔在酒店的屏风上留下一首《风入松》: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连。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赵构见这首《风入松》说:“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建议把“明日再携残酒”改为“明日重扶残醉”。虽只有两字之改,却变实为虚,意境确有升华。赵构也自鸣得意。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赵构内禅皇太子,做了太上皇,尊号曰光尧。  宋孝宗上任后,曾想一鼓作气,收复失去的河山。赵构不想儿子更改自己的既定方针,就不停地给他泼冷水,训斥道:“小子,和金人开战的事,等我死后二十年,再提不迟!”  尽管如此,赵构还是默认孝宗给岳飞*。在1179年(淳熙五年)追谥岳飞为“武穆”。国民知道岳飞的冤情,无不垂泪同情,大骂秦桧****求荣,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公开称赞“岳飞深明大义、人才难得”,故当时就有人攻击赵构:“太上皇也有不对的之处啊,今日军队的无能,不正是杀了岳飞等主战派大将,削弱大宋军威的恶果吗?”宋孝宗虽然心中不快,但也只是“默然”而已。

当前:逃跑皇帝赵构
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