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文学掌故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1 18:25:10

本文讲解《得此而三 吴兆骞 顾贞观 明珠 纳兰性德》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康熙初,吴兆骞汉槎谪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华峰馆于纳兰太傅家,寄吴《金缕曲》云:“季子平安否?谅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曾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太傅之子成容若见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华峰曰:“人寿几何,公子乃以十载为期耶?”太傅闻之,竟为道地,而汉槎生入玉门关矣。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述要] 清康熙初年,吴兆骞(字汉槎)因科场纠纷被贬谪,遣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一字华峰)住在太傅明珠家,寄《金缕曲》词给吴:“季子平安否?谅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曾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太傅之子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看后,流泪道:“西汉李陵和苏武诀别时的河梁诗,魏晋向秀的《思旧赋》,本诗足可以和此二者并列为三。营救吴兆骞之事,在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亲身担当。”顾说:“人生几何,公子以十年为期限?”明珠听说此事,便为之出力,使吴得以生还关内。

[按语] 吴兆骞以顺治十五年上亲复试丁酉科江南举人舞弊案被谪,著责四十板,家产籍没,流徙宁古塔。吴本名士,应试本可应付自如,奈以堂下戒备森严,战栗而不能终卷,世多惜之。《金缕曲》词,实为二阙,袁枚随手记之。缺漏殊多。又考徐釚《吴汉槎墓志》,兆骞之归,尚需纳赎,幸得徐乾学、元文兄弟、宋德宜等“醵金以输少府佐匠作,遂得循例放归,然在绝域已二十三年矣。”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梁溪诗钞》小传注云:“汉槎既入关,过容若所,见斋壁大书‘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大恸云。”

[事主档案] 吴兆骞(1631—1684) 清初诗人。字汉槎。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丁酉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后得赎还。其诗多写关外景色和怀乡之情;若干篇章,指斥沙俄侵略暴行,歌颂黑龙江流域广大军民抗俄斗争,表现爱国思想。有《秋笳集》。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更多有关“《得此而三 吴兆骞 顾贞观 明珠 纳兰性德》”的文章请阅读 » 《文学掌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