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品简析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6 12:45:10

本文讲解柴珮珍《受戒》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作者:柴珮珍

短篇小说。作者汪曾祺。最初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后收入《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汪曾祺新近的作品大都带有强烈的乡土特色,并以其浓郁的人情味、健康的人性美和动人的风俗画描写,引起广大读者的注目和欢迎,其中《受戒》是最有影响的一篇。它写的是少年明海初到荸荠庵去当小和尚的一段生活经历。明海的家乡出和尚,他十三岁时由舅舅领去荸荠庵出家,在船上结识了和他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小英子,成了好朋友。荸荠庵里一共六个人:师爷爷普照,“当家的”仁山,也就是明子(明海)的舅舅,二师父仁海和他老婆,三师父仁渡,再就是明子。老和尚普照整天一声不响地坐着,他吃斋,但过年时除外。仁山是“当家的”,管着三本帐:经帐、租帐、债帐。和尚做法事要收钱,之后分得辛苦钱;庵里有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仁山相貌不扬,吃水烟,整天踏踏拉拉,“不衫不履”。二师父和他老婆都很爱干净,整天洗涮。三师父是个聪明精干的人,据说相好的不止一个。他们的日子清闲得很,并不兴什么早课、晚课,也无所谓清规。他们经常打牌,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跟在家一样,只不过多念一道“往生咒”。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跑。小英子家和荸荠庵是邻居,一家四口: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日子过得很兴旺。明子经常去,和小英子一起干农活,一起看场,唱山歌,给大英子的嫁妆画花样,也常搭她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他去了,小英子便给他做好吃的,一家人说说笑笑。赵大妈也喜欢他,收他作了干儿子。明海要到全县第一大庙善因寺去受戒,过当和尚的一大关,小英子问他受戒有啥好处,他说“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小英子对此充满了好奇,兴奋地划船送他去,还细细地参观了这庄严的大庙。过了几天,小英子划船去接受过戒的明子,好像一年没见似的,一路问了明子许多受戒的事,最后她问明子:“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说:“要!”作品通过明海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他同小英子之间的纯真爱情的描写,细腻逼真地表现了高邮地区的风物、习俗和人情美,还在佛门与人性之间的对立和联系中,着意为健康的现实的人性和人情唱了赞歌。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篇小说笔法洒脱自如,构成一种诗的格调和韵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风格自然、淡朴,语言被誉为“不尚雕琢而于真挚中见性情,不劳文饰而于朴素中见光彩”。对这篇小说,评论界感到有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鲜明的时代感,在情节的编排上尚欠谨严。

更多有关“柴珮珍《受戒》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作品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