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品简析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9 22:10:11

本文讲解《资治通鉴》作品简析与读后感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资治通鉴》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北宋司马光等撰。共294卷,又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年体中国通史。时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止于后周恭帝显德六年(959)五代结束,共1362年。体例采用《左传》的编年体,按照年、四时、月、日的次序记事,以朝代为纪,共分为16纪。编撰过程前后历时19年,分丛目、长编、广本、删定几个阶段最后完成。参考文献除正史外,杂史诸书共222种,对有分歧的记载撰为考异。其中三国到隋由刘恕撰写,唐五代由范祖禹撰写,西汉由刘攽撰写,三人均为一时专家。该书撰成后,宋神宗为之作序并赐书名,认为它多述历代君臣事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但该书内容广博,虽然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在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也十分精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史籍中包含时间最长、成就也最为巨大的编年史通史巨著,后世史家一向推崇备至。胡三省评价说:“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钱大昕评价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司马光也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一起被并称为“前后二司马”。该书的体例谨严,具有较高的编纂价值,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其后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等书,都仿该书体例而成。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也源于该书体例,而加以变化。宋元之际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为该书最好的注本。通行版本有清嘉庆年间鄱阳胡克家校刻本等。1976年中华书局据胡克家校刻本为底本出版有校点本,将原书考异部分散入文中,并加有胡三省音注,精装10册,平装20册,是目前较好的版本。

更多有关“《资治通鉴》作品简析与读后感”的文章请阅读 » 《作品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