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品简析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20 14:20:11

本文讲解孙宜君《冯至诗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作者:孙宜君

诗选集。作者冯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初版。全书共收短诗104首,写作时间始于1921年,止于1959年,是诗人主要诗歌作品的结集。诗选分为三辑:第一辑(1921——1933年)收《绿衣人》、《蛇》、《北游》等50首,选自《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集外杂诗》三诗集;第二辑(1941——1947年)收《十四行二十七首》、《招魂》等33首,选自《十四行集》、《集外杂诗》二诗集;第三辑(1952——1959年),收《韩波砍柴》、《我们的西郊》、《人皮鼓》等21首,选自《十年诗抄》集。书前有作者写的“序”,书后附“《北游及其他》序”、“《十四行集》序”、“《十年诗抄》前言”。冯至是五四时期开始写新诗的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道路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个阶段,选集中的三辑就可代表这三个阶段。三个阶段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显著的变化。第一阶段的作品偏重于个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批判,诗风流露出追求光明的青年人在现实矛盾面前的悒郁、躁动和愤激。第二阶段的诗作则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下,偏重于对个人人生价值、生活道路的探求。“阴沉”的色调较前有了削弱,狂躁不安的情绪也为更多的稳定感所代替,诗风表现为明净和稳定。这一发展,是从浪漫主义的偏重情感的倾泻到更多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从音乐的流动到对雕塑凝定的追求。不过,尽管有如此大的不同,这两个阶段仍有内在的联系。冯至是个内向的诗人,他这两阶段的作品,都是内心情感和心理的揭示:表现、探索一个知识分子在剧烈的社会矛盾面前的生活道路,思考、寻找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建立个人与历史、时代联系的方法。到了第三阶段(即建国后)的作品,诗风变为单纯、明朗、乐观,与过去侧重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的揭示不同,这个阶段,诗人完全转向对外部世界、对他所并不熟悉的经济建设的描绘和歌颂,自我的情感、心理内容被有意识地淡化或回避,舍弃了一些已形成的风格和已建立的感受事物、构建艺术世界的独特方式。这种情况,我们在《韩波砍柴》、《人皮鼓》等诗作中亦可见到。

更多有关“孙宜君《冯至诗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作品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