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红楼梦诗词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3-22 18:35:14

本文讲解红楼梦《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①(第三回)

【原文】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②,腹内原来草莽③。

潦倒不通世务④,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⑤,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⑥,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⑦。

寄言纨绔与膏粱⑧,莫效此儿形状⑨!

【注解】

①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调名源于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诗句。

②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③草莽:杂草,无用之物。此句意思是指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④潦倒:困顿。世务:社会的一套人情世故。

⑤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乖张:性情古怪。

⑥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⑦不肖: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出息。

⑧寄言:告诉。纨绔(wán kù):细绢裤,指代富贵人家子弟。

⑨效:效法,模仿。形状:样子。

【背景】

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绿撒花绫裤,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得极确。

【赏析】

这是《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一首词。虽是以“嘲”作文章,但其本意却是外贬内褒,正话反说。

从两首词来看,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鬼”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通过这两首词,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早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无上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园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贾宝玉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所处的角度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无不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他那种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这样一个“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自然难入封建统治阶级的法眼,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纨绔与膏粱”的反面教材——“莫效此儿形状”。

虽然我们今天看来,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是必然“贫穷难耐凄凉”的。

【链接】

《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分析之贾宝玉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被迫娶薛宝钗为妻。但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更多有关“红楼梦《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红楼梦诗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