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友情诗词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4-27 6:35:11

本文讲解《回心院·(其十)》诗文原文与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回心院·(其十)》言情赠友诗歌

张鸣筝,恰恰如娇莺,一从弹作 《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回心院》 共十首,这里所选是第十首。辽人王鼎 《焚椒录》 中载: “国俗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钵,上尤长弓马,往往以国服先驱。所乘马号飞电,瞬息百里,常驰入深林邃谷,扈从求之不得。后患之,上疏谏猎秋山。上虽嘉纳,心颇厌远。成雍之末,希得幸御,后因作词曰 “回心院”,被之管弦,以寓望幸之意。”在十首 《回心院》 中,作者分别从 “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铺翠被”、“装绣帐”、“叠锦茵”、“展瑶席” 、“剔银灯”、“爇薰炉”、 “张鸣筝”等事件着笔, 含蓄而又十分明了地抒发了自己对皇帝的思念与期盼,以及由此引起的心中凄婉、哀怨之情。由于作者身为皇后,生活于宫廷,因而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珠光宝气。同时由于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而作品中流露出的复杂心曲能为人们所理解并博得深深的同情。

“张鸣筝,恰恰如娇莺。”“张” ,动词,指弹筝。“恰恰” ,筝声。“如娇莺”,形容筝声之优美动听。黄莺叫声之美,人们常以“歌”来比喻,既是歌声,必然有感而发,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情寓其中。作者以莺声来比喻自己的筝声,不但说明筝声之美妙悦耳,同时也告诉人们,这莺歌一般的筝声,是弹筝者心曲的表露。“一从弹作《房中曲》 ,常和窗前风雨声”紧承上句,点破了筝声中所寓之情的内涵。“《房中曲》”,即房中乐,古乐歌名。《仪礼注疏》 卷十五中有: “房中之乐,弦歌 《周南》 、《召南》 之诗,而不用钟磬之节也。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其君子。” 《房中曲》 表达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恋之情,这里作者弹奏此曲,也正是表达对自己丈夫——皇帝的思恋。皇后的地位是显赫的,宫廷的生活是优裕的,但这一切并不能使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作为一个人,她要爱别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爱; 作为一个妻子,她爱丈夫,更需要丈夫的爱,这里作者弹奏 《房中曲》 ,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然而,作为回报的是什么呢?“常和窗前风雨声”作了回答。“和” ,读去声,动词,有伴随、共鸣之意。这里是说,回答妻子思恋琴声的不是丈夫同样的爱恋,而是窗外无情的风声雨声。前三句中所写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不但是人之常情,而且能使人感到爱情的温暖和夫妻恩爱的缠绵,一旦这种热情被长久地淹没于冰冷的风雨中,那热烈的爱恋立刻变得冰冷、凄楚。我们不能不诅咒那无情的丈夫,我们不能不同情那久被冷落一旁的妻子。这长久的期盼中包含了多少辛酸的泪水啊! 最后两句“张鸣筝,待君听”,更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弹筝的目的。一个“待”字,包蕴了诗人的希望、爱恋、辛酸、寂寞等复杂的情感。这如莺的琴声还要与风雨相伴多久呢?这苦苦的等待有无尽头呢?这干涸的心田何时才能吹过温暖的春风呢?最后六字全是直言,毫不隐晦,言短意长,情思悠悠。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乐府诗 《上阳白发人》 中,对葬送了无数妇女美好青春的封建宫廷选妃制度作了无情抨击,他直言不讳地写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 《回心院》的作者与普通宫女一样,也是一个不幸者。但是,由于身处皇后的地位,她不可能有别的选择,而只能以“常和窗前风雨声”委婉吐露自己受苦的心曲。

总的看来,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特殊环境中、特殊地位上“这一个”人的心曲,因而不失为一篇特色鲜明之作。

更多有关“《回心院·(其十)》诗文原文与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友情诗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