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短篇古文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5 8:14:12

本文讲解《古文观止·《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鉴赏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古文观止·《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3】?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 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 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 苟无民, 何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4】, 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 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5】? 是其为人, 哀鳏寡, 恤孤独, 振困穷, 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6】?撤其环瑱【7】,至老不嫁, 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8】? 此二士弗业, 一女不朝,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9】?於陵子仲尚存乎【10】?是其为人也, 上不臣于王, 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

【1】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惠文王死, 太子丹立, 号孝成王, 孝成王新立, 年幼, 由威后执政。

【2】齐王: 齐襄王之子, 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

【3】 岁亦无恙耶: 一年的收成平安无事吧。恙, 相传是一种毒虫。上古之人穴居为生, 时有此虫作患。后世相沿, 称安全为“无恙”。

【4】 钟离子: 人名。钟离, 复姓。子, 古时对人的尊称, 一般多指男性,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先生”。

【5】 叶(she) 阳子: 人名。叶阳, 复姓。

【6】北宫之女婴儿子: 北宫, 复姓。婴儿子, 齐国的孝女, 婴儿子是她的名字。

【7】瑱(zhen):一种玉制的耳部装饰品。

【8】朝(chao):朝见国君。古时有封号的妇女才能上朝。

【9】子万民:视万民如己之子女。

【10】於陵:齐邑名,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子仲,人名,齐国隐士。



【赏析】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主旨是写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见解。她的这种主张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是一致的,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本文是纯用提问的方式来阐明一个观点的。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苟无民,何有君”的民本思想。

一国使者到来,拜见国主,作为主政的威后自然要同使者寒暄一番,因此,“书未发”,就询问齐使,以此说明了赵与齐的友好睦邻关系。但是威后询问内容的次序与当时等级观念极强的封建社会不同,因此引起“使者不悦”,作者以此来表现威后非凡的政治见解。历来的传统观念是受命于天,“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了。因此长幼尊卑定为惯例,而威后的“反常”也就在于此。

在威后的三问中蕴含着一个朴素的辩证关系,无粮则无民无君,无民则无粮无君。由此可见民是何等的重要。文章行文采用反诘句式,更增强了说服力,使人听来道理清晰,不容分辨,咄咄逼人,为自己观点的确立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

文章的第二段,写威后以问话形式阐明自己主张的用人观点。威后主张朝廷应用什么样的人呢?像钟离子那样“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这样可以“助王养其民”;像叶阳子那样“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来“养民”;像婴儿子那样“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来“养民”。这些人,用封建的伦理道德来衡量,他们是贤人。要使一个国家发达,政治开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任用贤人。威后的政治主张,就是“养民”“保民”,而所举之例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因此她以质问的口吻问齐使,他们“何以至今不业也?”以事例充实自己的观点,这对增强说服力无疑是有益的,这三个事例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文章不仅采用反诘句式、正面实例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运用修辞手段和反面实例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赵威后的第七问,是问的於陵子仲。在修辞上与前三者大不相同。问前三个人时用“钟离子,无恙耶?”“叶阳子,无恙耶?”“婴儿子,无恙耶?”从语气上就带有亲切感,体现了威后对这三位的感情。而问於陵子仲时, 用了“尚存乎?”感情与前者截然不同。为什么? 因为子仲的所作所为有背于威后所执的政治观念, 他“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是一个“率民而出于无用者”。因此威后主张杀掉他。

统观全篇, 无一言一词是描写赵威后举止情态的, 但赵威后的形象,却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气韵生动, 听其声如见其人。究其原因, 就是她的语言有其个性, 表现了极强烈的爱憎。若再用语言描写形态则成赘笔, 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可以说是《战国策》的传统手法。

再则, 文章入笔擒题, 写得简洁而明快, 开宗明义, 毫无拖沓之感。从论说文的角度来品评, 该文不失为名篇。本文观点明确, 采用推理和实例相结合的手法, 并且在运用事例时又采用正反结合的手段, 使论点无懈可击, 令人折服。全篇仅三百余字, 而行文灵活多变, 中心鲜明突出, 在中外古今文字中实属罕见。

更多有关“《古文观止·《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鉴赏”的文章请阅读 » 《短篇古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