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民歌鉴赏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9 16:56:12

本文讲解《魏晋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其三》原文与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魏晋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其三》原文与赏析

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这是一支优雅的情歌,也是一幅用文字描就的画,一幅春夜月下男女欢会图,那样明丽,那样令人神往。

春雨过后,晴空如洗,一轮明月流泻着银白色的光。风柔柔的,吹来初绽的花散发出的幽香。新林苑,这南齐王朝的皇家园林:在灿烂的阳光下,花团锦簇,流光溢彩; 在朦胧的月色中,绰约多姿,宛如仙景。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气候、环境的描绘,为美女的出场创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如果在一幅画中只有月光和春色,而没有美的人,那就将显得空旷和孤寂。这首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为人设,为情人的月下之舞而设。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月下翩翩起舞,她的身段那样窈窕,她轻轻地提起长衣的前襟,轻柔的罗衣在风中飘动,这一切一切都使欣赏她的人陶醉。

“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这情景全从一个男子的眼中出现,而那女子“戏春月”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女为悦己者容”;在这里,也是为悦己者舞。诗人没有去正面描绘男女相会的种种风情,而是透过女子为悦己者舞和男子陶醉于女子的舞姿这个侧面,歌颂了爱情的美好。这美好的约会发生在美好的季节的美好月夜之中,因而这动人的情歌越过久远的岁月,至今还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新林,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齐武帝萧赜在这里修建园林。据此,这首诗可能产生于南齐时代。

《子夜四时歌》是南北朝吴地(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民歌。《晋书 ·乐志》云: “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於此。”吴歌历史悠久,而它的繁荣的确与东晋及宋、齐、梁、陈皆建都于建业(今南京)有关。封建统治中心的南移,促进了音乐文化的雅俗交汇。统治者出于娱乐的需要,信口而唱的吴歌,逐渐被采入乐府,在朝廷音乐机构中得以演奏和歌唱,文人也模仿制作,这对吴歌的民间创作无疑是一种鼓励和推动。据 《古今乐府》 (南朝释智匠撰,全书已佚,散见于 《乐府诗集》《太平御览》《初学记》等书) 载: “吴声十曲”,排在第一位的是 《子夜》。《旧唐书 ·乐志》云: “《子夜歌》者,晋曲。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这是说女子子夜是 《子夜歌》的首创者。而 《子夜四时歌》则是《子夜歌》“曲之变”,是 “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 《子夜四时歌》” (唐·郗昂 《乐府解题》)。

宋·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收录 《子夜四时歌》75首,归入 “清商曲辞类”。

更多有关“《魏晋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其三》原文与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民歌鉴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