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
进退自如一书生


  进退自如一书生

  兼析词牌名《汉宫春》

  1119年,34岁的李邴丁忧除服,风尘仆仆来到北宋首都汴梁。向吏部(中央组织部)报到之后,一个人在街上亍亍而行。此时,天色已暗,想起自己21岁考中进士,但仕途一直不顺。又想到目下在汴京又举目无亲,莫名的孤独和寂寞袭上心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找了一个小酒馆,叫小二打了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地自斟自饮。

  忽然,小酒店门口来了一顶八抬大轿,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一个青衣小童走到李邴面前,小声地问:“相公可是山东李邴?”李邴仰起讶异的脸,微微地点了点头。不待李邴答话,小童大呼:“李相公在此。”四五个小童一拥而上,簇拥着李邴上轿。

  不一会,轿子在一所富丽堂皇的大院钱停下来。忐忑不安的李邴,机械地随着青衣小童走进这所灯火通明的深宅大院,朝大厅而来。

  “同年,近来可好!”端坐大厅人,并不起身,只是示意李邴近前来。李邴仔细一瞧,这不是当年与自己考进士时睡在下铺的兄弟王黼么?

  但此时的王黼,已“非复昔日吴下阿蒙”了,而是当今宰相。李邴赶忙上前问安。王黼到也不端架子,说:“听说同年回京,特邀请您到舍下做客。”

  酒到酣处,王黼一招手,十几个美姬鱼贯而入,载歌载舞,侑酒助兴。突然,一曲特别熟悉的歌声回响在耳伴,那不正是自己平生以此自诩的词作《汉宫春》么?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风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塞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不在人知!

  李邴当然笑得和不拢嘴,兴致很高,与同学王黼碰了又碰,干了又干,大醉而归。

  王黼被当时人目为“六贼之一”,是宋徽宗时期的臭名昭著的权奸。他为了笼络人心,为自己所用,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一幕。

  当然,李邴这首《汉宫春》,确实写得好,王黼欣赏也在情理之中。过不了几天,李邴遂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关于《汉宫春》这个词牌名的来历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据我考证,其源处于唐诗的章句:一是唐代韩?《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二是源于晚唐温庭筠《经五丈原》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阴高压汉宫春。”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又名《庆千秋》。有两体:一为平韵体,始见《梅苑》卷一载宋张先词。《词律》卷一四列吴文英一体。《词谱》卷二四云:“皆以前后段起句用韵、不用韵辨体。”其两起句用韵者,以张先“红粉苔墙”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六字,上、下片各九句五平韵,其第四、五句,俱作上四下六句法。又列沈蔚别体种。其两起句不用韵者,以晁冲之“ 黯黯离怀”一首及《梅苑》载无名氏“点点江梅”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六字,上、下片各九句四平韵。其上片起句用韵、下片起句不用韵者,列就镗“暖律初回”一首。一为仄韵体,见宋康与之《顺庵乐府》(赵万里辑本)。《词律》、《词谱》俱列其“云海沉沉”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六字,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句读与张先平韵体同。《词谱》又列《乐府雅词》载无名氏别体一种。

  李邴(1085年-1146年),字汉老,祖籍山东济州任城,后迁居泉州,遂为泉州人。1106年(徽宗崇宁五年),年仅21岁的李邴考中了进士。当时,李邴春风得意,满以为可以大显身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不料,朝中无人,等了6年,也没有见到朝廷的有关职务的任命。“屋漏偏遭连夜雨”,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李邴的父母亲相继病故,按古制,他只得回山东老家守礼戴孝。直到1189年,才在同学的提携下开始步入仕途。

  据史书记载,李邴立朝“挺挺有大节”。靖康之难后,随康王赵构南渡。等宋高宗即位后,擢升李邴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兼直学士院(智囊团参谋)。

  赵构登上皇位不久的1130年(建炎四年),禁卫军司令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禅位”给年方三岁的小太子,并让孟太后垂帘听政。宋高宗没有办法,只好要李邴起**退位诏书。李邴看不惯苗、刘犯上作乱,依然恭恭敬敬地请宋高宗赐予御札后,才斟词酌句,慢腾腾地写完。宰相朱胜非请高宗降下赦诏,免除苗、刘的罪过。宋高宗迟疑了一下。李邴见情势危急,提笔就写,几分钟就写好了。苗刘满意地带兵撤出了皇宫。

  出宫后,李邴直奔苗傅的军营,当面向他晓以利害,指责他们以下犯上的错误行为,并义正严词地警告苗傅:“若再不收敛,你将遗臭万年。”警告苗傅后,又在军营中找到殿帅(中央警卫团团长)王元,私下劝他秘密调动禁军(卫戍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歼苗、刘叛军。可惜这个王元天生胆小,失去了以后扬名立万的唯一机会。

  李邴见王元不肯发兵,直接到政事堂(中央办公厅)报告朱胜非。恰巧,当时叛军首领刘正彦及其死党王世修在场。李邴当场发作,大骂刘正彦。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李邴却泰然处之。御史中丞郑彀又上书,认为睿圣皇帝(宋高宗)的年号不应当把“建炎”改为“明受”。孟太后见李邴、郑彀忠心护主,就提拔他俩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参与决策的常委)。

  苗、刘兵变平定后,宋高宗赵构复辟,重新登上皇位,提拔李邴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李邴深?兵家之道。时值宋金抗争,屡陈战守之策。特别是1136年(绍兴五年),他向宋高宗上书,详细讲述了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件事。特别指出:“陛下即位之初,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威名隐然为大将,今又有吴?、岳飞如虎添翼。愿诏大将,于所部举智谋忠勇可以驭众统师各两三人,朝廷籍记。遇有事宜,使当一队,毋隶大将,则诸人竞奋才智,皆岳飞、吴?之俦矣。”但宋高宗看后,不置可否。

  加上与吕颐浩关系紧张,请求退休致仕。宋高宗也觉得李邴总是进言北伐,收复失地,与自己的主张不合,就批准了他的请求。从此,开始了他寓居泉州十七年的恬淡生活。

  李邴流传到现在的诗词不多,但多精品。据《府志》记载:有一次,宋徽宗在皇宫内宴请文人学士,吟诗赋词。刚好李邴陪同高丽(今朝鲜)派使节前来觐见。徽宗很高兴,特允高丽使节一同参与。李邴见机会来了,就写了一首怕马屁的“应制诗”。徽宗看后,认为显示了宋朝的国威,龙颜大悦。让身边的宦官拿着李邴的诗给高丽使节看。高丽使节也认为写得好,就毕恭毕敬地抄写了这首诗回国复命去了。现在泉州延福寺还保留了他一幅楹联:“ 姜坟馀马鬣,苍穹影里三洲路。傅钓但龙泓,涨海声中万国商”。

  李邴善作词,但存词不多,仅8首。同时代的人评价他的词时,说:“清幽雅洁,颇似毛东堂(北宋毛滂,详见拙文《贪恋恩波未肯飞》)”。如《玉蝴蝶》:

  壮岁分符方面,惠风**偃,禾稼春融。报政朝天,归去稳步鳌宫。望尧?、九重绛阙,颁汉诏、五色芝封。湛恩浓。锦衣槐里,重继三公。雍容。    临歧祖帐,绮罗环列,冠盖云丛。满城桃李,尽将芳意谢东风。柳烟轻、万条离恨,花露重、千点啼红。莫匆匆。且陪珠履,同醉金锺。

  作者题外话:对于李邴,绝大多数人不太熟悉,但他在《宋史》中有传,存词虽然不多,但在南宋却也是颇有名气的,特别是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士大夫,更是受到后世的推崇!

当前:进退自如一书生
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