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
掷地有声的“斩桧书”


  掷地有声的“斩桧书”

  兼析词牌名《采桑子》

  1138年(绍兴八年),金军在南宋军民的围攻下,不得不撤兵北归,赵构的得以暂时的喘息,结束了****政府的生涯。但屁股还没坐热,赵构就指示主和派秦桧,派王伦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而金使也以战胜国的身份“诏谕江南”。金使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激怒了南宋军民,群情汹汹。时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奋笔疾书,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这就是历史上掷地有声的“斩桧书”。直截了当地指出秦桧****求荣、朋比为奸、欺君误国的险恶用心,劝赵构“斩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

  此疏一出,轰动全国。宜兴进士吴师古将此文刻板印行,上至官吏,下至百姓,争相抄阅,先睹为快,时人称之为“中兴第一,可与日月争光”。金人闻讯,慌忙以千金购来,读罢“君臣失色”,连声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故在胡铨世后多年,仍有金国使者来到临安,满怀敬意地打听:“胡铨学士,尚能饭否?”

  胡铨何许人也?为什么在秦桧一手遮天的时期敢上疏皇帝“斩桧以谢天下”?

  胡铨(1120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李纲、李光和赵鼎并称为南宋高宗时期的“中兴四大名臣”。

  1128年(建炎二年),25岁的胡铨参加扬州的科举应试,答策万余言,抨击皇帝用人失误。当时,赵构急于招募人才,对胡铨的犯颜直谏不仅不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几乎想钦点他为状元!但有个别考官认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遂录为进士第五名。

  1129年,金兵大举进攻,赵构率领百官从前线撤退,一个劲往南逃命。隆裕太后也逃到了江西赣州,金人随即追杀而至。吉州太守陪隆裕太后向赣州逃命后,吉州城内无一兵一卒,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吉州城。守孝在家的胡铨,立即除掉孝服,招募乡勇组成义军,与金兵展开了争夺吉州城的战斗。他采用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机动灵活战术,在敌人面前佯攻一会便走,敌人追来就快速退去,敌人停驻又偷袭一阵,敌人恼羞成怒,骑兵、步兵一齐上,一路追至青原山、天梁山。一进山敌人失去优势,骑不能快,追无踪迹,攻不可入,相反在山中胡铨率部游刃有余,常让敌人坐以待毙。因而每次战斗,胡铨都获大胜,金军进退两难,无奈之极只好弃城遁北,吉州城失而复得。全国各地军民也纷纷起兵勤王,金人因战线太长,退兵北归。

  见金人退兵,秦桧立即着手议和,胡铨坚决反对,故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秦桧见胡铨敢对着干,当然对他恨之入骨。立刻安上“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下诏除名,编管昭州。

  1142年,胡铨听说岳飞被杀,悲痛难抑,写了一首《吊岳飞诗》: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百姓颦眉亦可怜

  一个名叫罗汝辑的小官员,正为巴结秦桧却缺少门路而犯愁,见诗大喜,立刻不失时机地上书秦桧,****胡铨“饰非横议”。秦桧以此为由,再将胡铨“诏除名,编管新州”。

  但胡铨并不以为意。1148年11月,胡铨与朋友诗酒唱和,提及秦桧,愤怒之色溢于言表,作了一首《好事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新州太守张棣也是阿附秦桧的小人,见词中有“豺狼当辙”一句,立刻也给秦桧打小报告。于是,近50的胡铨又被处以“谤讪怨望”之罪,再次被贬到最偏僻、最荒芜的海南三亚。

  隆兴元年(1163),孝宗即位,胡铨才结束23年的岭海流谪生活。宋孝宗对他优宠有加。一天晚上,孝宗皇帝将胡铨独自留在皇宫里,一边令潘妃唱自己制作的《贺新郎》,一边亲为胡铨倒酒,称赞他说“卿真忠臣,汉之及黯、唐之魏征,也不过如此”。谈到高宗,孝宗不免要为长辈“避讳”,一再说“太上(高宗赵构)”当年是如何如何赞赏他,还说:“卿流落海岛二十余年,不为屈原之葬鱼腹者,皆天地祖宗之灵,留卿以辅朕也。”胡铨知道孝宗是个“动口不动手”的家伙,就流涕不语,孝宗皇帝亦黯然。

  同年的宋金符离(今安徽宿州市)一役,宋军大败。宋孝宗对收复大宋河山彻底失去了信心,“朝论急于和戎”。70多岁的胡铨,依然强硬地主张抗金,决不言和。孝宗单独和他谈话,胡铨再次直言不讳地反对“议和”,并一再表示,如果“议和”,自己宁可弃官,再遭流放也决不后悔!后来,宋金和谈,胡铨果然自动弃职,回到江西老家著书。

  胡铨的政治主张强硬无比,然而生活之中,他却并不是执拗不化之人,也会调侃取乐。  当年被贬海南时,伴随胡铨的,还有赵鼎和李光两位名臣。秦桧仍不解恨,在杭州的阁壁上写下三人姓名,令贬地随时汇报三人详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赵鼎为避免连累儿女,绝食而亡。胡铨毅然住进赵鼎曾经呆过的住宅,并改名为 “盛德堂”,以纪念好友。不过,胡铨虽然也满腔悲愤,却并不绝望,还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作了小词《如梦令》来自娱自乐:

  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

  后,和李光一道奉诏还朝。离开海南时,胡铨特地祭奠赵鼎,痛哭流涕,写下脍炙人口的《哭赵鼎》:“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唯见两翁还”。然而李光也死在江州归途之上,只有胡铨一人回到了京城杭州。

  《鹤林玉露》还记载了胡铨的一件小事:胡铨遇赦归来,途径湖南湘潭,在胡氏园招妓侑酒,写了两行诗:“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这“梨颊”是指女人的脸颊,“微涡”自然是脸上的酒祸。诗句的大意是:皇上恩准我回来痛痛快快饮酒一醉,旁边有漂亮的人儿相伴。看了这诗,南宋的朱熹感叹地写了一首七绝:“十年江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酒一醉,旁边有漂亮的人儿相伴。看了这诗,南宋的朱熹感叹地写了一首七绝:“十年江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死到此误平生。”

  文人玩点小花样,出些*韵事,未必是件坏事,也是我辈追求的目标,但我更欣赏的是胡铨辞官后的心态,如他的一首《?桑子》,就将心迹表露无遗:

  山浮海上青螺远,决眦归鸿。闲倚东风。叠叠层云欲荡胸。    弄玲细写清江引,一洗愁容。木杪黄封。贤圣都堪日日中。

  《采桑子》本是唐教坊曲。因教坊曲中有《杨下采桑》,又有大曲《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调。《采桑子》的词牌名来源于此。

  《白香词谱》记载:据《词律》中《丑奴儿》注释:“全唐诗作《采桑子》,为唐教坊大曲,又名《采桑》、《杨下采桑》。南卓《揭鼓录》叫《凉下采桑》。冯正中改名为《罗敷艳歌》,李后主定名为《采桑子令》。宋初时都叫《采桑子》,而陈无己取名为《罗敷媚》,只有黄山谷名将该词叫《丑奴儿》(得意许多时)。至于《采桑》、《罗敷》等名,则都是取义于《古乐府》中的《陌上桑》。”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添字者名《添字采桑子》、《添字丑奴儿》、《战掉丑奴儿》。

  此外还叫《丑奴儿令》、《伴登临》、《摊破丑奴儿》、《罗敷歌》、《罗敷媚歌》、《忍泪吟》、《苗而秀》、《醉梦迷》等。《词谱》以和凝“蝤蛴领上河梨子”一首为正体,以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词和宋朱淑真“王孙去后无芳**”词为别体。

  作者题外话:胡铨,在《说岳全传》中描写成刺杀秦桧的义士,而历史上真实的胡铨却鲜为人知。

当前:掷地有声的“斩桧书”
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