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得也哥哥

  兼析词牌名《忆秦娥》

  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毛主席在转战陕北的夜行军途中,因看不清路,摔了以跤,爬起起来后说:“真是行不得也哥哥”。周恩来副主席说:“李德胜同志真是学贯古今呀!”“行不得也哥哥”这句词,就出自南宋爱国词人邓剡之手。

  邓剡(shàn)(1232年-1303年)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62年(景定三年)进士,为文天祥门生兼朋友。

  1283年12月(阴历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被俘北上,不论元军如何威逼利用,坚持不降。最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将文天祥杀害于大都的菜市口。文天祥被害的消息传到金陵,邓剡泣不成声,立刻写了祭文,尊敬、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目煌煌兮?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头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呜呼!孰谓斯人不在人间?……”

  写了祭文后,邓剡还作了一首《鹧鸪词》,开始和结尾都用“行不得也哥哥”,表达对文天祥的沉痛哀悼之情:

  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驮。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音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

  宋廷时为贾似道把持,虽经老师江万里屡次推荐,但邓剡都拒绝出仕,一直隐居在家,想清贫自在地度过一生。

  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已处在风雨飘摇中,大有“忽剌剌大厦将倾”的感觉。果然,1275年(德佑元年)元月,元兵大举入侵,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邓剡的家乡江西。在文天祥的号召下,闲居按在家的邓剡开始出仕,跟随文天祥赞募勤王,走上了抗敌救国之路。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他抑制家破人亡的个人悲痛,跋山涉水,毅然奔赴抗元前线。1278年(祥兴元年)六月,邓剡追随陆秀夫等大臣,跟着皇帝逃到崖山,被授予“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次年元将张弘范率领数万精兵,追杀南宋朝廷,在新会崖门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海战,史称“崖山之战”。

  10万宋兵竭力死战,终是不敌,战船沉没,“浮尸海上”。苦心孤诣为复兴宋室的陆秀夫,面对军事的惨败结局,终于感到已经无力回天了。将自己记录的宋室书籍,都交给邓剡,叮嘱道:“我们死后,如你还侥幸活着,记住向世人宣传!”邓剡含泪接下。又转过身,毅然对小皇帝赵?说:“我们已经尽力,而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皇帝已受元人侮辱,陛下不可再受辱!”

  9岁的小皇帝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将龙袍穿得整整齐齐,胸挂玉玺,负在陆秀夫背上,平静地走进波涛汹涌的大海。见此情景,剩下的兵将、官吏、宦官、宫女等人,无不悲泣、激愤,纷纷追随其后,投海自尽。邓剡悲伤难抑,也不想活了,也毫不犹豫地跳入风高浪急的大海。

  邓剡两次投海,被元兵两次打捞起来,并鉴于他的地位,张弘范对他以礼相待,严加看管,解压北上。在茫茫的宋军俘虏中,邓剡意外地见到了文天祥。两个好友猝然相见,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文天祥亲自为他作序。

  行到金陵时,邓剡生了一场大病,不能远行,元兵同意他留下治病。在驿馆,他含泪与文天祥饯别,写下了堪称佳作的《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文天祥仰天长叹,默然良久,提笔和了一首《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塑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邓剡看到“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之语,知道文天祥以身殉国的决心已定。果然,在1283年(至元十九)十二月,文天祥坚持不降、终于被害的消息传到金陵,邓剡泣不成声,写下了文章前面的祭文和祭词。

  病愈之后,邓剡就一直被关押在金陵。忽必烈为了稳定政权,杀掉文天祥之后,赦免了一大批宋朝官员。邓剡也得到释放,定居金陵。元宵节时,邓剡独自徘徊在杭州街头,想到国破家亡的境况,凄然泪下,给好友刘辰翁写了一首《忆秦娥》。刘辰翁亦有同感,和了一首: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这首词感时伤事,辞情悲凄,格调沉郁,真实地道出了亡国宋人凄婉哀苦之心情。遗憾的是,邓剡那首《忆秦娥》已失传。

  《忆秦娥》这个词牌名,始见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伪托。因此李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秦娥,即秦穆公女弄玉,事见《列仙传》。

  《词综》载此词,调名为《桂殿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桂花曲》云:“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故又名《桂殿秋》。许彦周《诗话》认为是李卫公所作。《湘江诗话》则说是均州武当山石壁上刻之,云神仙作。《词综》援用吴虎臣的说法,认为是李太白词。而《词苑丛谈》则谓晚唐人词作。然此调与《菩萨蛮》为词中最古者,郑樵《通志》绝对地说:“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我认为可信。

  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朝女词人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又名《子夜歌》、《玉交枝》、《华溪仄》。

  《词律》于目录下注云“又名《玉交枝》”,然遍检诸家《忆秦娥》词无名《玉交枝》者。唯宋房舜卿《琴调相思引》连收,而编目时夺彼入此,故有此误。此调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词律》卷四列李白等五体。《词谱》卷五列李白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又列别体十种,其中五代冯延巳“风淅淅”一首为减字体,三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此体仅见《阳春集》。宋毛滂一体,三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又宋人有平韵一体,始见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曲江花),贺铸、颜奎俱有作,《词谱》以贺为正体,以秦为变格,误。

  张弘范死后,其子张?袭了父职,拜邓剡为师。尽管如此,邓剡仍坚守节气,拒绝为元廷卖命。只沉浸在自己的词中,作些亡国伤感之语,如《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青青。

  某日傍晚,他歇息在驿馆,看到在夕阳下飞来飞去的燕子,听到栏外长江的潮声,想起金陵千年以来的历史沧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就在墙壁上提了一首《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山河破碎,长歌当哭,亡国之人,如飘絮,如落叶,如浮萍,连根失去,什么都没有,只能对着那千年不变的冷月伤感地遣怀。

  但是,邓剡的民族气节,也如那千年不变的明月、芦花一样,绝不会因为国家灭亡就消亡,而是薪尽火传、绵延不息!正如庄子所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当前:行不得也哥哥
上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