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赵匡胤

您正在阅读著作:《赵匡胤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赵匡胤 > 赵匡胤相关文章

  公元960年12月,在平定叛乱之后,赵匡胤从扬州凯旋,回到都城开封,提升亲信谋士赵普为兵部侍郎兼枢密副使。
  
  这时候大家都明白,赵匡胤已经坐稳了江山。但是奇怪的是,赵匡胤本人却一反常态,变得整天无精打采。有人问他怎么了,他就摇头叹气,显得非常苦恼:“你们觉得当皇上挺容易是不是?唉,比我当节度使的时候差得太远了……”
  
  这些都被站在远处冷眼旁观的赵普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没人的时候,他慢慢走近赵匡胤:“您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这才说出了心里话:“我在想一件事,你说为什么从朝末年到现在,不过50多年,当皇帝的都换了这么多姓氏了?”
  
  不料赵普马上就向他深深一揖:“陛下,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办,只要您能定下一个合适的制度。”
  
  赵普说:“唐朝的崩溃,以及五代十国的纷乱,都只有一个症结,那就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根治,只有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
  
  一语道破天机,史称赵匡胤恍然大悟,没等赵普说完就打断了他:“爱卿可以闭嘴了,朕都明白了。”
  
  说干就干。961年3月,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外,宋朝最强的军事人物——禁军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和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进京述职。这两人来时满心欢喜:这些年来为赵匡胤东征西讨,怎么算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再加封赏吧?
  
  结果等他们一到京城,赵匡胤就下令——罢免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一职,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任成德节度使。
  
  等他们再次出京时,才知道韩令坤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由更亲近皇帝的石守信来接任,而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被收入了宋朝的历史博物馆里,由老东家赵匡胤独家珍藏,谁也不给了。
  
  历史证明,石守信的快乐是多么的短暂,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高位,他只坐了100多天。
  
  7月间,没有任何的预兆,宋朝国家安危的根本支柱——禁军里的高级官员们突然间被大面积地罢免。能够想像当时外界有什么样反响吗?其时,南唐、后蜀、北汉、吴越等国家都还与宋朝并存,虎视眈眈;突然之间一个国家的军队首领几乎全部罢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血腥政变。
  
  但是实际上,至少在史书文献的记载里,事情进行得波澜不惊。
  
  能够查到的资料里,都是这样记载的——7月的某一天晚上,赵匡胤下了晚朝,把石守信等亲信都留下,邀他们到内宫喝酒。喝到兴头上时,赵匡胤突然非常不快乐,说:“要不是你们,我做不了皇帝。可是我现在难受,没一个晚上能睡好觉。”
  
  石守信等人问怎么回事。
  
  赵匡胤的回答直指要害: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以后的事就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石守信等人伏地请罪,而赵匡胤宽大为怀,给他们指出条活路,即“释去兵权,出守大郡”,并赐予大批金钱田产、歌儿舞女……到第二天,史称石守信等人“称疾请罢”。
  
  以上就是被世人大肆称道的宋太祖仁政之一,“杯酒释兵权”。千年之间,无论怎样细查,怎样怀疑,至今也没有谁能发现并证明这件事是假的。于是没法不称道赵匡胤真的仁义了,比之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开国功臣,他真是好得太多了。
  
  赵匡胤的智慧让人没法不佩服。历史证明,“杯酒释兵权”仅仅是他改良军队的前奏,后面的事才是他治军之道的精华。
  
  通过改换领导,殿前的都点检、副都点检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到了962年9月,石守信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罢免且从此撤消,并且从此把马军与步军分开,使他们各自为政。从这时起,从五代以来一直对立,互相牵制的殿前、侍卫两司就变成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其长官就是后来宋朝军中统称的“三帅”——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而这仍然不够,赵匡胤在“三帅”之下又设制了“四卫”,即属殿前司的铁骑军、控鹤军;属侍卫马军司的龙捷军;属侍卫步军司的虎捷军。这“四卫”下面再各设四厢都指挥使,进一步剥离四卫的兵权。
  
  这还是不够,兵权如此细分,赵匡胤认为还是有危险。他进一步规定这些“三帅”、“四卫”仅仅拥有“握兵”之权,平时负责训练;要“调兵”,只能去找枢密院;而枢密院也仅仅是皇帝的喉舌,只能接受皇帝的命令,然后由它发布由哪位将军具体“统兵”。
  
  由此,军中三权分立,无论谁也没法直接掌握一兵一卒。
  
  赵匡胤的改革大功告成。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赵匡胤》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