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散文随笔 文章词赋»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3-15 0:50:06

本文讲解钟叔河《改文字》随笔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改文字

过去说仓颉造字,这当然和鬼夜哭一样不可信。因为文字是悠久文明的产物,不是某个人心血来潮造得出来的,因此也不能由某个人或某些人一时头脑发热来胡乱改。唐人写的《朝野佥载》记武则天“改革”文字,就是一场笑话,内容如下:

武则天做了皇帝,改了国号改年号,还要改革文字。她又迷信吉凶祸福之说,说好说坏都信,越信越要改。

幽州有个叫寻如意的人奏称:“国(國)字中间一个或字,大不吉利,好像暗示新国家或者会出事。不如改或为武,字使人一看便知是武姓的国家。”则天大喜,下令照改。

刚刚改成,又有人奏称:“武字放在囗中,就像关在牢里,太不吉利了。”则天大惊,忙下令将再改为圀,意思是八方归于一统。

也许真是说好不灵说坏灵,后来唐中宗复辟,果然将武则天囚禁在上阳宫。

汉字的形成,已有几千年历史,每个字都有它的形、音、义。按《说文》:

國,邦也。从囗,从或。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孙海波《卜辞文字小记》:

囗象城形,从戈以守之,國之义也。

话都说得十分明白。人民拿着武器保卫自己的土地,就是国家,岂不一望而知。改改圀,纯粹是没事找事。统治者得了自大狂妄想症,害他自己小民不会着急,只苦了天下读书写字的人。字随着武氏朝廷的覆灭,就被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圀字则因为在一首敦煌曲子词中留下来了,至今还保存在《汉语大字典》里,作为武氏文字改革失败的标志。

后来天王洪秀全称王有瘾,才几千乌合之众就封王,最后竟封了几千个王。他占了南京以后,又将國字囗中的“或”改成个“王”,自称“太平天囯”。及至解放后人民当了家,不便称王了,才在王旁加一点成了国。

玉字比或字少三画,算是简化。其实打字无须一笔一画打,印字也无须一笔一画印,只简化了手写的工夫。原来何不学英文日文那样,规范出一套简化的手写字体就行了,难道写得出and还认不得AND么?

(二零零一年五月)

更多有关“钟叔河《改文字》随笔”的文章请阅读 » 《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