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文学百科 文章词赋»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3-27 23:30:08

本文讲解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历史和逻辑的方法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历史和逻辑的方法

历史的和逻辑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 它是在批判、总结、 吸取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谓“历史的”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所谓“逻辑的”是指上述历史过程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的概括反映。 作为两个哲学范畴, 它们的辩证统一地揭示了逻辑认识过程同整个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 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所谓 “历史的”就是要求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 坚持唯物的认识论前提; 所谓 “逻辑的”, 就是要求对客观的历史材料作出人类以概念、推理为基础的综合判断, 最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把“历史的”和 “逻辑的” 对立起来, 把逻辑看成一种先验存在的纯粹思维形式。 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唯心论。他的《美学》一开始就讨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把已往的美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经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的美学方法。 认为两者都有其片面性, 或是外在的、表面的、 经验的而不能上升到一般, 或是抽象的、 形而上学的。 据此他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辩证认识: “必须把美的哲学概念看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即形而上学的普遍性和现实事物的特殊规定性的统一。 ”但他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最终扼杀了他的历史主义的方法及其在巨大的历史感中的辩证思想。

马克思以唯物辩证的哲学世界观彻底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 一方面以生动的历史过程为基础, 把丰富的社会现象作为认识的客观对象,反对主、客观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与经验论相区别,承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差别, 把生动实在的历史过程作为认识社会现象的史的前提,以逻辑的方式分析、综合客观感性材料, 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于这一方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深刻的论述: “从实在的具体的东西着手, 从现实的前提着手, ……似乎是正确的, 但仔细想起来, 这是错误的”。 “具体之所以具体, 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总结, 因而是多样化的统一。 因此, 在思维中它表现为总结的过程, 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出发点。 ”正是由于抓住了社会经济现象中 “最简单的规定”——商品,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作出了深刻分析。 他之所以能找到这一 “最简单的规定”,恰恰是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科学方法的结果。 马克思正确指出了“历史的”和“逻辑的”共同作为人类实践结果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而奠定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只有把这一方法作为美学、 文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才能最终扬弃各种形式的经验论、形而上学,认识文艺现象、美学现象的内在本质,同时,这一方法中也保证了美学、文艺学研究的开放性。 按照这一方法的实质, 那么历史的开始也即是思想的开始, 历史的无限进程也必然会带来思想的无限发展。因此,以这一活的方法论为基础的美学、文艺学研究也必将具有无限的生机。

更多有关“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历史和逻辑的方法”的文章请阅读 » 《文学百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