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成语词典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5 2:48:11

本文讲解成语《众怒难犯》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成语《众怒难犯》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众怒难犯:zhòng nù nán fàn

词源:《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合二难以安国, 危之道也。”

词由: 春秋时代, 郑国的子孔代替子驷执政以后, 独断专行, 要卿大夫等大小官员订立誓约, 绝对听命于他,不得有丝毫的越轨行为。这蛮横做法遭到了一些官员的反对。子孔非常生气,想要杀掉不顺服的人。这时,大夫子产劝阻了他,并且要他把以前叫各级官员写的绝对服从的誓约烧掉。子孔觉得这样有失尊严,认为烧了誓约,这帮人、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子产进一步开守他说:“众人的愤怒是不能触犯的,单凭个人的愿望办事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不顾这两条,国家就很危险。不如把誓约烧掉,借以安定众人的心,那倒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末了,子产还恳切地忠告子孔道:“触怒了大众,必将会引起祸乱。希望您按照众人的意志办吧!”子孔终于被说服了,主动把誓约都焚烧于京都的东南门外。

词义:众人的愤怒冒犯不得。怒:怒气、愤怒。犯:冒犯,触犯。指不可激起群众的公愤。

书证: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到底是天理难容,众怒难犯。”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罢。”

更多有关“成语《众怒难犯》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的文章请阅读 » 《成语词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