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词语词典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5 11:48:12

本文讲解形的解释|形的意思|“形”字的基本解释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形的解释|形的意思|“形”字的基本解释

“形”的本义,是指描画成物体的形状。《说文解字》里写道:“形,象形也。”清朝的王筠进一步解释说:“谓象其形也。”“象形”、“象其形”,都是指描画出的物体形状。

“形”字从古到今的基本用法是作名词,指事物外表的形象或形状。古代没有照片,人像要靠画,叫“画影图形”。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回,写曹操借了司徒王允的七宝刀去刺杀入睡的董卓,好不容易等到董卓转身朝里而卧,曹操急忙拔刀在手,不料董卓一抬头,从墙上的穿衣镜里发现了,问他干什么,曹操灵机一动,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这时恰巧吕布牵马来到,曹操借故试骑,上马逃之夭夭。董卓明白过来,便传令:“画影图形,捉拿曹操。”京剧《打龙袍》中,包公昭雪了皇太后的沉冤,太后赐给他上方宝剑,满朝文武谁都能管,最后又唱道“倘若是皇儿他不从命”,这时皇帝吓得赶忙求情,太后接唱一句“画影图形也要充军”。从上面的例子不难明白,“画影图形”中的“形”字,就是指人的形象、面貌,也叫样子。“原形毕露”就是指本来的面目和样子。而方形、圆形、矩形、锥形、三角形等等,是指物体或者图形的外表所呈现的形状。

“形”的意义由物体的外形引申一步,就指它自身的形体或者叫实体。可是,古人称地上的实体才叫“形”,天上的实体则叫“象”。如《易经·系辞》里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今天虽不这样区别了,但在个别词语中,还可看出这种区别的影子,如“天象”和“地形”两个词,就是这样得来的。

人的身体当然也叫“形”。成语“形影不离”,本义是说人的身体走到哪里,影子就随到哪里,形容关系密切。正因为“形”具有实在的特点,所以,古人把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叫作“形而上”,把有形的、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叫作“形而下”。

“形”由名词用法也可引申为动词用法,指形成;再进一步引申,它也有表露、显现的意思。《礼记·乐记》里讲音乐的起因时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就是说,声音是从人的心里发出的,心中有了情感的萌动,就会在声音上体现出来。人有了喜悦的心情,也会在脸色上表现出来,这叫“喜形于色”;如果说某人善于掩饰自己的感情,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

“形”还有比较、对照的意义。一种事物叫作形成,两种事物就成为对照。《老子》里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是说长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高低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相形之下”,就是相比较的意思。“相形见绌”,是说比较起来,就显出不足来了。

《官场现形记》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这部书共60回,是清末学者李宝嘉所作。全书由许多独立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它以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描写了当时官僚贪污勒索,迫害人民的种种罪行,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矛盾,但存在着改良主义的倾向和过于夸张的现象。

更多有关“形的解释|形的意思|“形”字的基本解释”的文章请阅读 » 《词语词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