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名作简析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7 21:06:11

本文讲解《书信鉴赏·家书·答洪驹父书》注释与鉴赏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书信鉴赏·家书·答洪驹父书》注释与鉴赏

宋·黄庭坚

驹父外甥教授: 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终始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惰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探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释]① 洪驹父: 洪刍,字驹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黄庭坚外甥,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靖康中为谏议大夫。汴京失守,痛饮沉醉,被贬沙门岛,卒于岛中。② 教授: 学官,宋诸路州郡监,各令置学,设教授,三年一任。③ 晋城: 进城。晋: 通进。④ 审: 知道,知悉。⑤ 稚(zhì)子: 指洪驹父的孩子。⑥ 绳墨: 原指木匠弹画墨线,并据此加工,此处比喻文章的法度、准则。⑦ 司马子长: 司马迁。韩退之: 韩愈。⑧ 宗: 宗旨。趣: 趋向。⑨ 终始: 就作品的意义言,指来龙去脉;就作品的形式言,指头尾结构。庭坚论诗文,讲求布局法度。⑩ 四渎: 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见《尔雅·释水》。⑪ 斧斤: 喻作诗文的方法技巧。⑫ 袭其轨: 蹈其前辙。⑬ 《青琐》: 疑指《青琐高议》的作者刘斧。⑭ 索学: 深入地探求研究。⑮ 垂天之云: 语出《庄子·逍遥游》,本意形容鹏鸟展翅,这里比喻伟大奇特的作品。 ⑯ 八月之涛: 杭州钱塘江潮,八月最高,这里比喻文章气势磅礴。⑰ 海运: 行于海上。运: 行。

[作者]见《家戒》作者介绍。

[鉴赏]黄庭坚虽出于苏轼门下,然因其诗文多讲法度并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者,故其在诗歌领域的实际影响超过了苏东坡。他五十九岁时写给外甥洪驹父的这封著名的信,也成了他本人和宋代江西诗派理论中的重要文献。信中主要谈及三点: 其一,文章应注意经营布局,规矩绳墨。尤其在结构上,要纵横开阖,曲折有致,方为上品。其二,诗歌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要抒发人之美好情感。在诗中讥时政、发牢骚、怒邻骂座是不可取的。故文中有“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之句。其三,要写好诗,必熟读古书,规摹古人。多读书,方能探渊源、入门户;多摹仿,才能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黄庭坚的这些理论,历来争议颇多。尊之者,奉为金科玉律;贬之者,认为这些理论只不过号召“剽窃”而已。对这封信在文学史上的功过是非,姑且不去评说,然我们思其要意,取其精华,亦能做到如得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更多有关“《书信鉴赏·家书·答洪驹父书》注释与鉴赏”的文章请阅读 » 《名作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