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寓言赏析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9 19:42:14

本文讲解《刘基·狙公》注释,意译与解说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刘基·狙公》注释,意译与解说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 “山之果,公所树与?”曰: “否也, 天生也。” 曰: “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 “否也, 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 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 一旦有开之, 其术穷矣!”

——《郁离子·瞽瞆》

【注释】

①狙(ju):猕猴。②什一:十分之一。③鞭箠(chui):鞭与箠本名词, 合用作动词, 抽打。④柙 (xia): 关兽的笼子。⑤揆(kui): 法度。

【意译】

楚国有一个以养狙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晨就在庭院里给众狙分派任务,使派老狙率领它们到山里采摘果子,十分之九献狙公,十分之一才能留下来用以养活自己。有的不上交,狙公就用鞭子抽打,众狙既怕又恨,但谁也不敢违抗。一天,一小狙对众狙说:“山里的果实都是狙公栽种的么?”众狙回答:“不,都是天生的。”小狙又问:“除了狙公其他人都不能摘果子吗?”众狙回答:“不,都可以摘取。”小狙:“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依赖他而受他的奴役呢?”话未说话,众狙醒悟过来。当天晚上,众狙侦察到狙公已入睡,就打破栅栏,砸毁笼子,拿走狙公积蓄的果子,然后手牵着手逃进山林,一去不复返。狙公终于因饥饿死去。郁离子说:“世上只靠权术役使民众而不讲道理和法度的人,不就与狙公一样吗?只是民昏睡未醒,一旦受人启发,统治者的权术就失去威力。”

【解说】

如果说“狙公”是奴隶主,那么,众猕猴则是奴隶了。狙公靠猕猴为生,不劳而获,用的是剥削手段。剥削、敲诈不到怎么办?用武力解决,统治者在这一点上似乎都是相同的,猕猴十分收获只能自留一分,这报酬微薄得使日常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话再次被验证。起先,众猕猴对狙公的“鞭箠”“皆畏苦之,弗敢违也”。奴隶的奴性有时就是这样鞭打出来的。要挣脱奴性从鞭子下解放出来,还得靠奴隶自己。在解放自己的过程中,小猕猴因为尚未被奴化,天性犹存,所以成为最早的觉醒者,他三句反问唤醒了众猕猴,启发了众猕猴去思考自己与狙公间的不平等关系,激起了众猕猴反抗狙公的勇气。机智的小猕猴在此成了“领袖”由“畏”到“醒”再到“斗”是众猕猴翻身解放的历程,也是狙公统治权威崩溃瓦解的历程。正如郁离子所讲的那样。“惟其昏而未觉,一旦有开之”,使民者“其术穷矣”。

【相关名言】

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

——希腊·德谟克利特

更多有关“《刘基·狙公》注释,意译与解说”的文章请阅读 » 《寓言赏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