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文技巧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30 19:12:12

本文讲解不同题型作文借鉴·材料作文·事例(现象)列举型文字材料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不同题型作文借鉴·材料作文·事例(现象)列举型文字材料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例文

堪思量

□湖北考生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有关“三”的哲理典故比比皆是,如“三省吾身”、“三缄其口”、“三思而行”等,不胜枚举。这些短语中的“三”,大都不是确指,而是包含有“多数”、“反复”等含义。可以这样说,在传统文化中,“三”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三省吾身

荀子曰:“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看来,君子与凡人的差别不在于是否行无过,而在于是否能反思行为,反省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一般的人呢! 有了过失,没有什么害怕的。关键在于过失者要有时刻警醒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要在多次的反省中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不贰过”,这才是获取成功人士的关键。

然而,反思自己是严格解剖自己的艰难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一次次痛苦的考验。“三省吾身”是循环往复的检讨,经历着恒久的折磨。反思愈频繁彻底,也就愈能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地。

三思而行

这个词出自《论语》。鲁国的大夫季文子,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地考虑。孔子知道了,说:“想两次就可以了。”

像鲁国大夫季文子这样的人,有智慧,有才华,遇事再思就可以了,孔子认为用不着“三思”。后来,“三思而后行”,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一般地讲,我们遇到问题,应该动脑想一想。一思,确立做事的目的、方式、方法及原则;再思,从相反的方面去推敲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三思,通盘考虑,全面衡量,筛选出最优方案,确保万无一失。只要是把问题考虑得周到了,想得仔细了,做到稳妥了,那么,也就达到了思考的真正目的。

应该看到,人们的过失大部分是由于莽撞不计后果造成的。特别是我们年轻人血气方刚,更易丧失理智,感情用事。所以,长辈教导的“凡事多动脑子,三思而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至此,不禁让我想起了《篱笆·女人·狗》中的主题歌的歌词,因为它对生活中的人们的劝诫很耐人寻味: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告诫人们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其实就是一种由此及彼,以已知推理未知的方法。这个词语正好体现了在事物的纷繁复杂之中探寻一般规律的特征,所包含的“一”,即一条适用于解决一类问题的思想、经验和规律,体现无限的生活现象中蕴含有限的规律、有形具体的物象里面潜藏着无形抽象的生活哲理和智慧。因此推求规律先要尽可能穷尽其“三”,抽象其本质特征,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指导实施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字是一台显微镜,让我们窥视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人生智慧,其中的学问大着呢!

“三”字涵义,堪思量哟!

借鉴提示

所谓事例(现象)列举型文字材料,就是指文字材料的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而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之中,因而写作角度较为广泛,拿来就可以写。总之,这类作文题目淡化了作文的审题,甚至不需审题而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以本文为例,作文题目材料中给我们列举了诸多关于“三”的成语和熟语,且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所以理解它们并不困难,这样就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写作,而难度就在于写出其深度和文化内涵。本文精彩的地方,不在写出了与“三”相关的三个成语——“三省吾身”、“三思而行”、“举一反三”,而是由此能够从中挖掘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反省要恒久,事前要慎思,推求要深入。作者用例准确、分析充分,最后的结尾语言引人思考,把分析辐射到了文外,更显意味深长。

附例

1997年高考材料作文(材料及要求见附录)

己之所欲,请施于人



□匿名



有这样两件事: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而当某单位在青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时,不少人认为自己在别人遇到麻烦时会“悄悄走开”。

掩卷深思,不禁感慨:自己遇到麻烦时渴望他人帮助,他人遇到麻烦时自己却视而不见,这恐怕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慨叹“世风日下”的原因吧! 看来,要想扭转社会风气,是势必要从每一个人自身做起了。“我爱人人”,自然达到“人人爱我”。

我们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构成,“自我”既是独立的,又是相对而言的,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果每个人都首先做到自己“乐于助人”,那么可以想象,构建一个有良好社会风尚、充满友爱的社会是指日可待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有一个小孩子到商店去买糖,店老板明知他给的“钱”是个一文不值的小玩意,却慈爱地接了过去。若干年后,小孩子自己也成了店老板,当他看到需要帮助的顾客时,眼前就浮现出那张和蔼的脸。这就是“我爱人人”的良性循环。

相反,每个人都对他人冷漠以待,却天天巴望别人帮助自己,那就只有人人仰天长叹“人心不古”了。罗曼·罗兰说得好:“如果人们都能为他人付出一些,那么社会将给予每个人成倍的回报。”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之所欲”呢? 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做最令人赞赏的乐于助人的人吧,那么“悄悄走开”的就只有冷漠与自私了。

更多有关“不同题型作文借鉴·材料作文·事例(现象)列举型文字材料”的文章请阅读 » 《作文技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