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品简析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6 14:05:11

本文讲解《谢宣城集》的主要内容,《谢宣城集》导读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谢宣城集》的主要内容,《谢宣城集》导读

《谢宣城集》是南齐文学家谢朓的诗文集。朓(464—499)字玄晖,其先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少好学,年16,以文章清丽闻名京师。建元四年(482),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四年(486),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不久萧子隆为中护军,与归建康。出入竟陵王萧子良鸡笼山(今南京鸡鸣山)西邸,与萧衍、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称“竟陵八友”。六年,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王俭死,转太子舍人。八年,改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后人称“谢文学”指此。九年,随萧子隆赴荆州任。在荆州期间,以文才被赏爱,与随王“流连晤对,不舍日夕”(《南齐书》本传)。十一年秋,为人诬告煽动随王滋事,被召还建康,补新安王萧昭文中军记室。延兴元年(494),为骠骑大将军领尚书事萧鸾骠骑咨议领记室,掌中书诏诰。萧鸾即帝位,转中书郎。建武二年(495)夏,出为宣城太守。三年末,复为中书郎。四年,出为晋安王萧宝义镇北咨议。永泰元年(498),行南徐州事。上书告发其岳父王敬则谋反,有功,迁尚书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等阴谋废东昏侯自立,朓不愿参预,反遭诬陷下狱,死狱中,年仅36。《南齐书》卷47、《南史》卷19有传。

谢朓在齐、梁间诗名甚盛,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梁刘孝绰也能诗,名重一时,无所推让,却“唯服谢朓,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文章篇》)。这说明早在梁代谢朓已有诗集流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其成书年代当在梁、陈之间。《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著录《谢朓集》10卷,《日本国见在书目》则在《谢朓集》10卷外,又著录《谢吏部集》1卷。唐10卷本似即隋12卷本之劫余,所谓 《谢吏部集》 当亦是 《逸集》别称。北宋《崇文总目》著录《谢玄晖文集》10卷,这个文集应该就是唐10卷本。至南宋,《郡斋读书志》仍著录有这个10卷本,并谓“《文选》所录朓诗仅二十首,集中多不载”,可见10卷本较隋12卷本确有散佚。南宋《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谢宣城集》5卷,注明此为宣州知州楼炤删定本,其底本也是通行的10卷本,“止以上五卷赋与诗刊之,下五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概不录。此本有明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知原本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所收赋9篇、乐歌8首、四言诗28首、鼓吹曲30首、五言诗102首、联句7首,与楼炤自序所说“考其上五卷,赋与乐章之外,诗乃百有二首”正合。此本又有南宋嘉定十三年 (1220) 洪伋翻刻本,今存。

5卷本风行,10卷本遂致湮没。洪伋以后,直至明正德六年(1151),复有刘绍刻《谢朓集》5卷于武功。据康海序,刘本亦出于南宋本。嗣后嘉靖间诸刻及薛应旗《六朝诗集》,皆翻用刘本,唯次第紊杂,纰缪已多。万历而下,有梅鼎祚校本5卷、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5卷、张燮《七十二家集》6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卷,上承刘本,而务为辑佚,故卷次多寡不同。如张燮辑得杂文19篇,另立1卷,总为6卷;张溥亦有辑佚,然合诗文为1卷,略依赋、疏、表、策问、启、书、序、颂、哀策文、墓铭、乐府、诗、联句为序。清人刻本多因循明本,其中以吴骞《拜经楼丛书》本为佳。据吴骞跋语,清嘉庆元年(1796),从卢文弨处借得旧藏《谢宣城诗集》5卷,较明正德刘绍本、嘉靖黎晨本为优,号称宋本,亟刻入丛书。但次年又有跋语,称卢文弨旧藏为“依宋校本”,而黄丕烈藏有洪伋本,仅以序目见示,惜未见全本。可见吴骞所据本亦非宋刻原本。

1911年,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其《谢宣城集》5卷,前有明刘绍本康海序,又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词,可知底本用刘、张本,杂文附于5卷之末。1936年,郝立权取传本5卷中诗作注,成《谢宣城诗注》4卷,并附《集说考证》。1969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洪顺隆《谢宣城集校注》5卷,诗的部分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抄本为底本,文的部分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为底本,广校类书、总集、史传、笔记,是正文字脱讹,注释则重在征举典实,笺评则考订作年,阐发诗旨大意,另有《绪论》置于卷首,评介作者传略、作品背景、作品特色、作品价值以及朓集源流。这个本子是目前仅见的全集注本。

谢朓一生短暂,却经历了宋、齐两代的社会动乱。刘宋诸王相残,终致于亡国,萧齐亦重蹈覆辙,连谢朓本人也成了宗室残杀的牺牲品。在当时那种诡谲变幻、杀机隐伏的政治环境里,谢朓既步入仕途,一则有用世之心,希望一展平生之志,一则疑惧丛生,时有退隐之思。他思想上的这两个方面常常交战,轮流占据上风。大抵自解褐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至为新安王中军记室,前后12年间,偏于进取,经常为时运不济而感喟。如《和王著作八公山》中说:“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暴。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平生仰令图,于嗟命不淑。”自出任宣城以后,他意识到政情多险,遂产生了知难而退的念头。如《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说:“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上述的两种思想情志在谢集仅存的赋与杂文中也有所表现,不赘举。

谢朓是永明新体诗的代表作家。《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诗人自觉运用声韵规律,又吸收了魏晋以来讲求骈俪修辞方法,形成一种新体诗。谢朓的五言诗最能体现这种新体诗的特点,如 《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迭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偶语相对,声韵协和,风格清丽圆美,是典型的永明体诗。若截去其中两句,则近似唐律。所以前人评诗极推重谢朓五言,宋严羽《沧浪诗话》称:“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明陆时雍《诗镜总论》称:“诗至于齐,情性既隐,声色大开。谢玄晖艳而韵,如洞庭美人,芙蓉衣而翠羽旗,绝非世间物色。”清黄子云 《野鸿诗的》也说: “玄晖句多清丽,韵亦悠扬,得于性情独深。虽去古渐远,而摆脱前人习弊,永、元中诚冠冕也。”谢朓在齐、梁时代的诗宗地位,以及他对唐代诗风的巨大影响,决定了《谢宣城集》无愧为中华文化宝库的珍品。

参考文献

  • 1.丁福保:《谢宣城集》,《汉魏六朝名家集》,1911。
  • 2.洪顺隆:《谢宣城集校注》,台湾中华书局,1969。
  • 3. 伍俶傥:《谢朓年谱》,郑振铎编《中国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27。
  • 4.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更多有关“《谢宣城集》的主要内容,《谢宣城集》导读”的文章请阅读 » 《作品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