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作品简析 传统经典»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6 19:55:11

本文讲解《使西纪程》的主要内容,《使西纪程》导读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使西纪程》的主要内容,《使西纪程》导读

《使西纪程》是近代一部引起激烈反应的中国人亲历欧洲的旅程日记。清郭嵩焘撰。由总理衙门初刻印行后激起满朝守旧派士大夫的公愤,李慈铭称“嵩焘之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肝,而刻之者又何心也”;何金寿更疏劾郭“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致使“诏申斥郭嵩焘,毁其《使西纪程》板”。

郭嵩焘(1818—1891),清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早年游学岳麓书院。道光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53年初随曾国藩办团练,1857年授编修,次年入直上书房。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迁两淮盐运使。次年升广东巡抚。1875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1876年,被派赴英国对“马嘉理案”表示“惋惜”,并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驻法公使。次年以病辞归。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提倡“通情达理”,办铁路,开矿务,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著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养知书屋遗集》及诗集、奏疏、日记等,其中30余年日记达200万字。

《使西纪程》两卷,起光绪二年 (1876)十月十七日,迄十二月初八。在50天的日记中,记载历新加坡、暹罗、波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法国、埃及、摩洛哥等18国。记载了在西方科技影响下许多国家出现的新面貌,记述了香港学堂的新式教育、“罚当其罪,而法有所必行”的监狱,指出 “西洋风俗以营商为重”,“以行商为制国之本”,从而得出了西方“富强之基之非苟然”的结论,认为只有摒弃宋儒空谈流毒的“攘夷”之虚论,努力学习西方科技,得西洋立国之道,“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并认为“处今日之势,惟有倾诚以与各国相接,舍是无能自立者”。日记中还根据实地考察,对《瀛环志略》误记或漏记之地,作了订补。

这样一部反映着近代中国封建士大夫阶级中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行者思想的重要文献,由于遭到顽固派的疯狂围攻而遭致毁板。原计划续编日记的想法也无法付诸进行。郭嵩焘在致李鸿章书中称:“初议至西洋,每月当成日记一册呈达总署,可以讨论西洋事宜,竭所知为之; 得何金寿一参,一切蠲弃,不复编录”。郭氏本人也成了封建士大夫“聚诃丛骂”的对象,直至他死后九年,京城搜杀“二毛子”时,还有人上奏请戮郭嵩焘之尸“以谢天下”。后人对此书尚无专门研究。1982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郭嵩焘日记》第三册中收入《使西纪程》原稿,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的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岳麓书社1984年)亦附有《使西纪程》写定稿。

参考文献

  • 1. 钟叔河:《论郭嵩焘》,载《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 2.吴鹏翼:《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异士——郭嵩焘的洋务观》,周阳山等编《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
更多有关“《使西纪程》的主要内容,《使西纪程》导读”的文章请阅读 » 《作品简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