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咏山水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6 22:42:11

本文讲解杭世骏《梅岭》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杭世骏《梅岭》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杭世骏

绝险谁教一线通,雄关横截岭西东。

搀天路回盘蛇细,拔地峰奇去雁空。

戍草乱侵萧渤垒,阵云遥堕尉佗宫。

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两县的交界处。梅岭山高路险,秦时便已驻兵防守,是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唐开元四年(716),丞相张九龄重开梅岭之路,凿劈山石最高处达30余米,使岭南、岭北通行无碍。宋嘉祐年间(1056—1063),江西提刑蔡挺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再加修复,以砖甃铺砌路面,梅岭之路遂成坦途。这首诗描写梅岭的险要形势,高度评价张九龄凿山开路的不朽功绩。

首联上句以“绝险” 二字描写梅岭高峻的山峰、险要的地势; 以“一线”形容穿山越岭、蜿蜒曲折的山路。绝险之地而有此一线之路,遂使岭南、岭北通行无阻。梅关雄踞岭上,扼守着这岭南通道,气势何等磅礴。“雄关”,即岭上梅关。北宋蔡氏兄弟在修复梅岭之路时,曾于岭上筑关,题曰: “梅关”,以分江西、广东之界。故诗中称“横截”。蔡氏兄弟修路筑关是继前人事业,那么,开通岭路者是谁呢?首联的关键就在“谁教”二字,起句很有气势。诗歌一开始便以绝险通道、梅关雄踞赞颂疏凿者的功绩。

“搀天路回盘蛇细”,写岭路如蛇,盘山而起,峰回路转,时露时隐,在峰巅云天相连处,山路细如白线,依稀可见。“拔地峰奇去雁空”,写陡峭的山峰立地而起,直插云空,峰势峻秀挺拔,却空山无雁。想必大雁也畏惧梅岭的山高峰险而不敢飞来? 古人传说北雁南飞止于衡山回雁峰,遇春而归。梅岭更在衡阳以南,故韩翊送友人赴广州诗云:“前临涨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 这 一联以 “搀天”(搀,同劖,刺)、“拔地”写梅岭的山险峰峻,以见开路工程之艰苦卓绝,由此烘托疏凿者的功绩非凡。

第三、四两联通过凭吊历史遗迹,直接颂扬张九龄开凿岭南通道的功绩。“萧渤垒”指宋仁宗时,萧渤知南雄州,得知侬智高反,即在岭上筑城防备所留下的城垒。“尉佗宫”: 秦末,真定人赵佗为南海尉,故称尉佗。当陈胜、项羽、刘邦等起兵灭秦,尉佗趁乱称王,国号南越,都城在今广州,有尉佗楼遗迹。在梅岭上云封寺前,有后人纪念张九龄的张文献公祠。作者说,当年萧渤所修筑的城垒,而今荒草遍地; 遥望广州,尉佗楼上云层重重,称雄一时的南越王不知今在何处,这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只留下些败墙颓垒。但立在梅岭之上,人们却永远感激张九龄。尽管张文献公祠也已荒废,但张九龄开凿岭南通道的功勋堪与治水的大禹相比,它与梅岭同在,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真诚地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的敬仰。至此,作者回答了首句中的“谁教一线通”。这首诗笔力雄健,寄意深刻,结构谨严,用典贴切,对仗工整,体现了杭世骏以学者写诗的风格。

更多有关“杭世骏《梅岭》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的文章请阅读 » 《咏山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