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咏山水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7 0:28:11

本文讲解杨万里《明发青塘芦色》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杨万里《明发青塘芦色》宋山水诗鉴赏

杨万里

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杨万里诗初师江西派,后转学王安石,复学晚唐绝句,最后脱尽沾滞,主张“活法”,捐弃典故,自出机杼,形成一种新鲜活泼的风格,成就甚为突出。严羽《沧浪诗话》特标举他的诗,称“诚斋体”。这首诗,自然清淡,灵动透脱,看似毫不费力,实则苦心经营,正反映出诚斋本色。

“明发”,指拂晓天光开发之时。青塘苏醒,芦色朦胧,这迷离幽穆的景象,是诗题揭示的一个抒情引线,实际上诗意并未局限于“青塘芦色”。

“无店无人”,自然天籁,荒寂之外,给人一种原始童贞的古朴美感; “青蛙紫蚓”,与世无争,发出的鸣声,亲切柔顺,笔调之外,给人 一种可资抚慰的安全感。古往今来似未见诗人写过“紫蚓”发声可闻,此处笔致尖新拗峭,于“无店无人”的清寂荒郊则可信。“青蛙”“紫蚓”为句中暗对,淡中设色,平添情致。芦荻高丈许,昌蒲长三、四尺,杂生塘畔,深浅自现,参差的植物,呈现出对比美; 荔枝花色绿白,在树叶掩映中,遂显暗淡; 楝花淡紫色,在绿叶丛中,自然明艳。花儿的颜色,亦表现对比美。茎叶的 “深”、“浅”,是形状线条的句中对,花色 “暗”、“明”,是颜色光泽的句中对,它们分别又组成颔联的对仗。从中可看出诗人对律诗作法的深细把握,但字面又绝不露雕琢之痕,是为“活法”。前面四句,是写天刚麻麻亮诗人路经青塘来到水边时所见到的景色。后四句写船开动后眼前和意中的景象。

“船行两岸山都动”,将错觉人诗,侧面写船速之快,正面写山峦重叠。“都动”,将两岸山势群体运动感的体验表述得很直率,俗而有味。“水入诸村海旋成”,亦写错觉,侧面虚拟行经处逼近南海,正面实写水乡泽国的河湖港汊,网罗棋布,放眼望去,诸村宛在海水中飘浮。此联描状山水,率真活泼,却捕捉住南国山水的风神。

“越台”,即越王台,在广州市越秀山上,是西汉初南越王赵佗的遗迹。此刻它正被烟雨笼罩,朦胧隐约,诗人于江中行舟上望去,更见其神姿飞动,于是,诗人张开联想翅膀,神观飞越万峰而抵达五羊城头,将全诗的空间拓展得更其旷远。据载,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五羊城因此得名。南宋时广州已是著名商业城市,繁华热闹。此处虽属虚景,但作者与读者想象中的羊城的喧嚣气氛与起首的“无店无人”的荒寂恰成鲜明的对比。此亦可见出诗人结构全诗的精心布局。“回望”点明诗人此行的方向,亦为全诗的出处作一交代。

此诗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按照空间转换过程写出旅途所见的山水景物,布局由小及大,由近至远,动静相生,开阖圆转; 平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显得异常新鲜,情趣具足,体现了作者“学诗须透脱”(《和李天麟二首》)的创作主张。

更多有关“杨万里《明发青塘芦色》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的文章请阅读 » 《咏山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