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咏山水 诗词大全»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5-16 23:28:11

本文讲解释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释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唐山水诗鉴赏

释灵澈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巍在云中。

这首诗极写天台山之高。天台山与天姥山都是浙江东部的名山,唐人写过不少赞咏两山的诗文。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在天台山的西面。在李白的眼中,似乎天台山的东南走向是出于畏惧天姥山的高峻。但当灵澈登上天姥以望天台,却有“小巫见大巫”之感,故在诗题中称天姥山为“岑”。“岑”是小而高的山,可知天姥的高度不及天台。那么,到底谁的话更可信呢?李白的诗歌以奔腾激越的情感和瑰丽奇特的想象为特征,好用夸张的手法。他巧妙地借助天台的山势走向来形容天姥山的高峻。事实却是天台高于天姥。但是,灵澈称天姥为“岑”,并不是为了声明天台高于天姥的事实,而是借前人对天姥山的歌咏来映衬天台山,其手法与李白原是一样。所以,仅看诗题便已令人赞叹作者精炼的语言概括能力。

诗歌描写了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眺望天台山的景观和感受。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天姥山的高峰,俯视环绕的山峦,实有 “一览众山小”的感受。然而,却见天台山卓然矗立于群山之上,其主峰——华顶山伟然高耸,直插霄汉,映衬着高空清冷的天光,清楚地展现出那巍峨峻峭的雄姿。时而风卷云过,华顶山巅便为云雾所萦绕遮没,只留下半截山峰与众山并峙。云雾忽聚忽散,山峰时露时隐,不见昔日之原貌,引起观者的遐想和自疑:如何才算识得天台山的真实面目?

这首诗虽只寥寥数语,写法却有实有虚。它不仅描写了天台山的高峻,还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而在山峰的一览无余和面目不清之间,似乎又蕴含着 一定的哲理: 世界千变万化,人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故佛家偈语称: “世上诸象皆非象,若诸无余却有余。”

更多有关“释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的文章请阅读 » 《咏山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