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词名句 古籍 文言文 藏头诗
李商隐全传

您正在阅读著作:《李商隐全传
当前位置:古诗词网 > 李商隐全传 > 李商隐传内容

    几天来,李商隐一直在思索甘露之变的是是非非,想着恩师含泪而讲的话。
    一个老忠臣,为李氏王朝效忠一辈子,临到晚年,看到朝政日非,阉竖揽权霸政,比挖他的心还要痛苦百倍!
    李商隐想起那么多朝臣被杀,那么多无辜百姓被杀被抢,受到迫害,心里就有一股窜跳出来,难以抑制,使他坐卧不宁,如同中了邪,染了病,于是提笔写了《有感二》
    他拿起第一首诗,高声咏唱一遍,为李训等人之死,抒发深深哀惋之情。原本要诛宦竖,结果却为宦竖所害!“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大批朝臣都上了登记死人名册,残酷被杀,京都充满恐怖。
    第二首诗,李商隐对阉宦给以强烈遣责。“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仇士良等把皇上劫回后宫,然后凶相毕露,拼命反扑,屠戮大臣和百姓,其状惨不忍睹。“古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诗痛切地指出,皇上起用李训而用“老成”持重的大臣,是实现不了“清君侧”的重任,这是用人不当。指出甘露之失败的原因。
    两首诗吟咏完,李商隐觉得身心一阵轻松,来到前轩,见八郎和七郎正在阅读奏折,道:
    “朝中又出新鲜事了?”
    “不是新鲜事,而是出了大事。”八郎解释道,“今天早朝,刘从谏又呈上一道奏,暴扬仇士良等人的罪恶,坚决不接受检校司徒的进封。你来看看他的奏折”
    商隐展开一看,心胸顿然畅朗,不由得大声诵道:
    ……
    臣所陈系国之大体,可听,则宜洗宥涯等罪;不可
    听,则赏不宜妄出。安有死冤不申,而生者荷禄?
    ……
    臣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
    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七郎插嘴道:“刘从谏固辞封赏,真是难得。‘安有死冤不申,而生者荷禄?’说好!死者沉冤没有昭雪,活着的人就去争抢封赏升官,这种人连卑鄙小人都不如!”
    李商隐又反复看了刘从谏的疏章,沉吟道:“刘从谏的几次奏章,虽然有些重复,写得有力量,‘清君侧’的决心非常大,足使阉竖闻风丧胆。”
    “一点不假,仇士良一听这奏章,脸色煞白,一声不吱,两眼垂下,看着地。”
    李商隐看看七郎和八郎,迟疑半晌,道:“我刚才吟了两首诗《有感二首》,现在了刘从谏的疏章,又即兴想好一首。
    我念出来,请两位兄长赐教,好不好?”
    “好!怎么不好,快吟吧,我洗耳恭听。”
    八郎觉得李商隐好卖弄小聪明,人家正在议论刘从谏的疏章,他却来吟诗,哗众取!不耐烦地接着七郎的话,问道:
    “是排律吗?如果太长,就算了,以后再听。”
    “不是排律。是首七言律诗,只有八句,我快点吟,你们听着啊。”
    李商隐有些急不可待。写诗,到了非泻而不快的时候,就像十月怀胎,到时候不把子生下来,那种滋味是难以描述的。他开口道:
    玉帐牙旂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这首即兴诗,我看比《有感二首》好!一气呵成,愤慨之情溢于言表。首联是说从谏占据着有利的形势。昭义节度使辖潞、泽、邢、洺、磁五州,兵强马壮,为一方
藩,况且又邻近京城长安,军事上占有极便利的形势。这表明刘从谏的实力雄厚,条优越,完全有平定阉宦之乱的条件。对不对?义山贤弟。”
    李商隐点点头,笑着。七郎确实是自己的知心知己。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他讲得多清楚。但是,为什么不继续讲第二句呢?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尤其在难时刻,应该分担君王的忧虑。用这个“须”字,正是要强调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郎低沉地吟咏着第二句:“安危须共主君忧。”他表情严肃,声音哀伤。“满朝武百官,谁人能做到呢?刘从谏虽然上了章疏,能够付之行动吗?”
    李商隐渐渐明白了七郎的意思。
    八郎不愿意探讨商隐的诗,但是不谈意见,又怕七郎和商隐看不起自己,于是应付: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东汉大将窦融,主动上表请求出兵伐西北军阀隗嚣;个是东晋大将陶侃,率众讨伐苏峻叛乱。一联竟用两个相同的典故,似有堆垛重复之,用得欠妥贴。义山作诗好堆砌典故,好用生冷典故,别人很难读通读懂,不像白公天之作。他那些新乐府诗,明白如话,连老太太都能读懂,都愿意给白公提意见。白也愿意听那些老人家的意见。”
    “八弟,你这话就欠公允啦。白公的诗是好是坏,咱们不能妄加评论,他是前辈大人,我们只有学习的义务,无批评的权利。就商隐诗的第二联,两句用了两个典故,说用得好。前一句是用窦融来指刘从谏。‘表已来关右’,‘关右’是指函谷关以西区,是窦融的驻地。这是说刘从谏声讨宦竖的表章已经从昭义镇发来了。后一句,是达义山弟的期望。因为刘从谏尚未出兵伐宦竖,所以希望他能向陶侃学习,率兵直抵师,斩杀宦竖!这一联里的‘已’和‘宜’两个虚词,是衔连呼应的。意思是说,刘谏已经上表,声言要‘清君侧’,但还没有行动,那就应该尽快地付诸行动。这个宜’字里,充满了义山弟的希望、鼓励和敦促,也隐含着一定的批评和责备。义山弟词下字极有分寸,极为恰当。我说第二联写得好。”
    八郎脸色变得难看,生气了。
    商隐深怕兄弟俩因自己而吵嘴,歉疚地道:“七哥,八哥说得也对。我写诗喜欢用故,有时是故意多用典故,故意多用生僻典故。每当这时,我心里很乱,对一件事拿定主意,深怕因此而得罪,招来祸患,是故意不让别人看明白,故意让别人去猜,愿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我心想,总会有知己知音能够理解我的真意,明白我的真意。样做,有时我自己也觉得不好,但是……”
    “看看吧,义山就是这么个人。他是个难以读懂的人!不像白公乐天,读其诗便知人,一读就懂,那有多好。”八郎听了商隐的自责,马上高兴了,继续解诗道,“颈,是用比兴手法。对不对?用蛟龙失水比喻皇上受宦官挟持,失去权力;用鹰隼比喻于朝廷的那些猛将,一定能奋起搏击宦官,打击这些恶势力。尾联,‘幽’指阴间,显’指阳世,这两句是说,眼下京城仍然昼夜人哭鬼号,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被阉宦盘的宫阙,抹去眼泪欢庆呢?”
    七郎听罢,笑道:“八弟,不是为兄说你。你干什么事总是浅尝辄止。尾联说得尚,颈联讲错了,你忘记两个关键的虚词,把意思解错了。‘岂有’和‘更无’是一开合,开合相应。上句用‘岂有’,说明‘蛟龙愁失水’的现象根本不会存在;皇上受于宦官,失去自由和权力,根本不可能,然而却成了事实!‘岂有’二字充分表达了烈的义愤,和对这种现象的不能容忍。下句是说,在‘蛟龙愁失水’情况下,理应出‘鹰隼与高秋’的局面,然而竟没有出现!‘更无’二字,则表达了深切的忧愤和强的失望。八弟,你对下句的解释,正好和诗的原意相反。”
    “七哥,如果按你这么一解释,商隐这不是把你、我都包括进去了。就是说皇上受宦控制,失去自由和权力,而文武百官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像鹰隼搏击长空那样,击阉宦,和阉竖斗争。”
    “是这样。难道你勇敢地站出来,跟阉竖斗争过?当然包括你与我。不过,义山弟用意不是批评像你我这样的人。他的目的是用反激的语气,来激励像刘从谏这样一类臣站出来,采取行动。这首诗的力量就在这里,它能激发人们的斗志。是一首好诗。”
    八郎仍然不服气,威胁地对李商隐道:“商隐,你胆子真肥了!你这样猛烈抨击宦,就不怕仇士良派人杀了你?你一个无官无禄的白衣庶民,他杀你就像踩死一只蚂蚁,费吹灰之力!你明白吗?”
    李商隐当然明白,去年十月发生甘露之变时,他就曾想写首诗,但是,没有写。这光是惧怕迫害,畏惧死亡,更主要的是,在这纷乱的事态中,有许多问题没能弄明白,清楚,他下不得笔。几天来,听令狐家几位公子的议论,尤其恩师讲的那席话,使他开茅塞,明白了许多道理。
    “八郎,不要吓唬义山弟。这三首诗,我们不传出去,谁也不知道,也别让九郎和亲知道。不会出事的。”
    七郎出于好心想把诗藏匿起来。
    李商隐看看八郎,有些不踏实。既然自己写了诗,就应当承受诗的压力,惧怕是没用的。他在自我鼓励自我安慰,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宁,眼前浮现出那么多悬吊的头,滴着鲜血。不一会儿,又有无头的尸体相互枕籍,倒在街头血泊中……

爱诗词,爱生活!www.GuShiCi5.com 喜欢就把《李商隐全传》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