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名作简析 阅读写作» 古诗词网» 发布人:古诗词网(馨月老师) 发布时间 2024-1-27 18:50:14

本文讲解耿光怡《百万大裁军》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作者:耿光怡

报告文学。作者袁厚春。刊登在《昆仑》1987年第2期。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裁军”。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便于改善武器装备,从质上提高部队的战斗性,为当代人类的安全与幸福,保持一支更能有效地抑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武装力量。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壮举,每个军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每个军人家庭的实际利益都将受到触动。这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全方位波动”。一百万官兵怎样走出军队的序列,投身到祖国四化建设的洪流中?这幅举世瞩目的历史画卷,在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上徐徐展开。庄严肃穆、震撼人心的阅兵,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部分人民军队向历史告别。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接到撤销该军区的命令后,迈出的最后一步是向长眠在云南前线的将士敬礼辞行。在撤编的急刹车、急转弯的时刻,我们的军队和军人,表现出优良的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能力。在结束自己历史使命的关头,显现出高风亮节,非凡的沉勇和前所未有的团结。出操执勤、施工建设均有条不紊,妥善进行。S师在整编中,交出的部队是全师的精英;安排干部以大局为重,不徇私情;各类财物清理入册,没有多花多分一厘一钱。驻新疆某师撤编前,仅用十八天时间为昌吉市人民留下了一座优美明净的人工湖。为了支持后方的精简整编,云南前线的战士长期固守阵地,不换防,不休整,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当然,在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改革图新,各种事物新旧更替的背景下,军队的精简整编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处。个别人侵贪公物,私分钱财,处理倒卖退役汽车,乘机大发横财。这些失态之举被举报处理后,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教训和思考。整编后,人民解放军有六十万干部列为“编外”,就是这些“编外军人”,率领驻渝集团军首创了在山城重庆修建大型公路隧道的壮举。这里有技术组长张昌密的科学构思和奇妙设想;有总指挥杨智民那军人特有的果敢和胆识;有战场上献出一条腿,为工程又摔断三条假腿的周贵才;也有因为一次体检“误诊”,断送了一个可能有年轻“将军”前途的“政工组长”沈太昌。转业后,涌现出众多由军事型迅速转变为经济管理型的“新星”。转业干部李世俊完成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开拓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科学的新领域,他主持经营的云兴公司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效益。在转业干部身上,渗透着军人的气质和素养,兵法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显示了神奇的功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国际和平年”来到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总体上完成了裁军一百万的战略性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诚意。这是付出了代价的,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情感上心理上,都充满了悲壮。正是这种悲壮,使我们的军队从旧的质与量走向新的质与量,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战时体制走向和平时期的建军轨道。作者为我们展示的这幅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裁军”壮举,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的军队,更加崇敬我们的军人。这是一篇从宏观的角度俯瞰生活的全景式报告文学,展示出宏大的气魄和富于哲理地透视历史的激情。鸟瞰式的艺术结构,多方位的全景描述,以时空大幅度的跳跃和交叉调动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而展现博大的内容。在价值观念上作品追求多元化。作者不再试图通过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作出判断和强化,而是冷静、客观、公正而深沉地引导读者去反思。在感性的叙述、描写与理性的议论结合上,文章衔接得恰到好处,常常是由具体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多具哲理,深化了历史感。作品的风格同样体现了军人的气魄和风采。

更多有关“耿光怡《百万大裁军》当代文学作品赏析”的文章请阅读 » 《名作简析
猜你喜欢: